凤凰:娱评:赵薇不必做“多栖”达人 角色值得商榷赵薇 刚刚从金马奖归来的赵薇,马上回到上海参加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V5季(即第五季)的录制,和刘烨、苏有朋、王伟忠组成梦想观察员团队。昨日,赵薇在录制节目前接受采访,首次揭开新一季“达人秀”录制情况,此外,谈到从演员到导演,再到梦想观察员的转变,她笑着说,“我也是个达人,因为我有勇气去尝试很多东西”。 赵薇认为,自己能导能演能秀,所以也算达人。这肯定是她参加《中国达人秀》节目时触景生情般的玩笑话,当然也颇有几分道理——因为赵薇除了演戏,的确当过导演,如今又涉足选秀节目! 只是我想说,我们并不需要赵薇这样的“多栖”达人,而更需要专一的导演、演员或选秀明星。 如今演艺圈一专多能之士辈出,有人甚至在影视歌三栖明星头衔之外,更兼导演、监制、主持等多职于一身。跨行业“经营”成了时髦,目前仍不断有人要过这一把瘾。如果在多个行业发展,有能力分别取得一定的成绩,当然是好事,不但无可厚非,还应为之叫好。因为我们需要也缺少多才多艺的演员,尤其是明星。怕就怕很多人没这个实力,多栖发展不是真正给观众带来艺术享受,而仅是为了换取更多的利益,或营造更大的声势。这样的演而优则导,导而优则秀……还是少些为宜。 就拿兼职当导演来说吧,便很值得商榷。当导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出了名、有成就的导演不过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等极少数人,这说明导演并非人人都能当好,否则电影学院还设导演系干什么?而常有相声、小品讽刺一些赞助商硬要扮演角色甚至当导演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不也因为这个道理吗? 赵薇是著名的偶像派明星,虽然执导处女作《致青春》实现了不错的票房,但在导演之路上能否梅开二度,以及能走多远,还是个未知数。如果没有别人辅助,甚至没有“偶像派明星”这一身份优势,还能拍好电影,拍出后又能有人看吗? 记得若干年前,著名作家王朔曾意外执导电影《我是你爸爸》,一度引起争议。王朔当导演的信心来自哪里呢?当时他是这么跟媒体说的:“投资者选我当导演,使无论喜欢我的,还是讨厌我的观众都希望看看我到底能弄成什么样,这比投资在虽然有经验却没特点的导演身上胜算的把握更大。”没错,王朔的信心在“效应”上。似乎观众爱看就行,艺术不艺术无所谓。而事实上,王朔执导的这部影片,尽管“有冯小刚在一旁撑着”,却未能产生轰动。随后,王朔也没再提继续当导演的事。 作为演艺圈来说,不管是演而优则导,还是导而优则秀,都值得反思。这些“多栖”达人,究竟是实至名归,还自命不凡、蠢蠢欲动,终究要用事实说话。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文艺需要走向世界,然而如今能在国外产生影响并且立得住脚的导演、演员等,又有多少呢?如果仅有的章子怡、巩俐等人,也迫不及待地跨行当导演,而不专注于表演,那他们还能成为受人关注的“国际影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