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薇事件引起舆论的哗然,事件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资本?营销?确有其事?我们还无法揭开所有真相。但这让我联想到《红与黑》当人的理智与现实的伦理发生冲突时,谁会首先败下阵来?当欲念遭遇正义,灭亡也许是最糟的下场。重读《红与黑》于连他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红与黑》取材于一桩刑事案件的报道,描写法国复辟王朝时期平民青年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于连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人。他最敬慕的人是拿破仑,却害怕别人知道而对之闭口不提。在一个小人物看来,不断的通过一定的手段努力的向上攀爬,或许这是对的。可是谁又能够担保,人们这种与生俱来的欲念和卑微相比哪个更令人感到羞耻呢? 火柴总有燃尽的一刻,但那时它已经发完光和热,短暂却照亮瞬间。 然而欲念和卑微呢?卑微操弄着欲念,最终破灭万千。其实,往往两者都是在心底如魔咒一样,困扰着,深深的纠缠着人们。痛苦不是人人都可以有的,对于那些没有思想的人来说,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痛苦。或者叫做陨灭更合适吧,当人一步步走入欲念的魔窟,他的理智会一点点的丧失,直到有一天,铸成大错,只剩下空空的躯壳。宗教能够拯救人们的心灵么?我曾经认为一切关于神的传说都是荒诞的,都是无知的表现,现在我开始理解那些痴迷者,宗教是可以让一部分人的心得到安静的。他们忏悔,或许他们可以渐渐的感觉到自己的欲念可以得到控制。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于连的生命就是在不断的向上爬的过程,以及不断的利用自己一切可以用的手段,向那整个社会“斗争”,自以为可以玩弄所有人于股掌之中。直到最后人们才看清人心是多么脆弱,在枪响时所表现出来的惊恐真是到了歇斯底里。这最终的枪声是于连开向自己的,也是开向虚伪世界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难道人的前半生都是恶魔,后半生都是天使,抑或相反,于连他自己都不清楚,他作为一个社会底层的青年,有向上层社会攀爬的心,可是社会地位无法改变,任何的努力只能是一种徒劳和茫然的行为。于连不肯向那个社会低头,他说自己可以去死,可以失去自己的生命,以此来拯救自己被嘲弄的灵魂。可是,他那灵魂早已经肮脏的不像样子了,这样的灵魂似乎不要也罢。 于连你到底爱谁?是艾丽莎,是市长的夫人,还是伯爵的女儿?或者谁都不爱,她们仅仅是你爬向上流社会的梯子,这梯子在你需要时,你视若珍宝,在你不需要时,你便可以将“梯子”丢到一旁,在不理会,甚至奖赏给荒芜的世界;或者她们是你报复上层社会的工具,两个悲惨的女人,她们完全可以生活的很幸福,可是于连的出现让这一切都变了;似乎女人的感情远比男人热烈而奔放,难以自拔,可是命运如同玩笑一样,把两个,哦,不是三个,还有艾丽莎,这个平凡而安静的女孩儿,我想于连开始是喜欢她的,可是在看到这个女孩儿不能给他想要的社会地位时,他丝毫不加思索的放弃了。灵魂的堕落就像石块一样沉入湖底,那表面的波光粼粼这是为了掩饰罪恶与荒诞。 市长夫人的死多少也可以理解,不是因为爱情不能自已,也不是因为于连的死,而是心中的罪孽感无法洗尽尘埃的卑微。在一个只有金钱和地位说的算的社会里面,平凡人的理想就只能是,像神父一样,无欲无求,可是于连会认为自己错了么?我不想问这么愚蠢的问题,因为人的私欲以不合乎理智的行为表现出来时,如果不能成功,那么他就一定是错了。于连会忏悔么?不,神也是有欲念的,神都无法控制自己,于连只是个影子。无数在现实社会的汪洋中游弋的人的影子。于连最终走向了死亡,可是死亡没有解决任何事情,社会不会因为他的死而发生丝毫的停顿。司汤达,在困惑中完成《红与黑》,他也知道他什么也无法改变,所以只能让于连走向死亡。 不管是红与黑,做人保住自己的底线,错了就是错了,不认错,不低头,就可能如于连一般只在油枯灯干那一刻费尽心机也枉然,社会的道德底线永远都容不得任何人去挑战,哪怕你是权贵名人。 文末彩蛋: 明星关键词:赵薇 ,赵薇,赵微,Vicki Zhao,小燕子,Zhao W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