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静庚澄庆与疑似“第三者”黄维德的一段婚姻加桃色新闻,印证了明星与艺人的价值在华人世界与欧美———尤其好莱坞———到底有着一定差距,不论把红地毯和星光大道复印得多么惟肖惟妙,男女明星把西式晚礼服穿得有多媲美外国的欲望图腾,我们的文化基本上还是不鼓励大家面对欲望本身。例子之一,是明星艺人如何处理婚姻关系。 伊能静庾澄庆与疑似“第三者”黄维德事件之前,麦当娜不就从差不多的处境走了出来?电视新闻绘声绘色报道伊与庾的身份地位不相符,年薪更相差不知多少个零,这跟麦当娜夫妻之间的内忧外患何尝不是同一个模刻倒出来?但八年同衾共枕还真是说分就分,虽然二人也要就儿女抚养与财产分配再三拉锯,但最起码当事人明白长痛不如短痛是分手定律,致使娜姐回复自由身的过程不用给社群带来太多负面情绪———无须心理或社会学家现身说明,我们都知道神经特别敏感的人,会在明星艺人身上投射喜怒哀乐,是以若艺人因离异而痛苦,他们也会小至心有戚戚然,大至比他们还痛苦。 只不过外国的明星艺人在婚姻触礁时———即便巨星如娜姐———所面对的舆论压力,再大也大不过地球的这一边。主要原因是,华人的核心价值是伦理,而伦理是传统道德的最佳守护神。有人会说,西方社会也一样重视一纸婚书背后的誓约,不然不会有著名的一句:至死亡我们才会分开。而且这句不只是新郎新娘说给对方听的承诺,有着主持婚礼的神父做见证,它更是新人们对宗教的尊崇———明知道诱惑到处都有,拍心口答应爱一个人一辈子,变相是希望借助神的力量强化意志,免于因脆弱而伤害伴侣与自己。 当然,还有子女和家庭。 麦当娜虽名麦当娜,她到底是凡人一个,所以,即便在舞台上司教主之职,现实中她从不讳言需要宗教赋予她创作与精神力量。然而虔诚如她,还是选择把爱情契约看成是一纸合同———双方合作不下去,当然没必要为履行义务而履行义务。但是,西方人认同的“忠于自我”,从传统的华人观点看去,却可被视为“自私”,两者的落差反映出东西方文化对个人价值的不同定义:一个是由始至终以面对自己为先,另一个则是要靠他人的认同来肯定自己。 西方艺人像麦当娜与许多明星(如伊莉莎白·泰勒)不把分手或离婚当成负担,是以他们只要说服自己,无须向成千上万的人交代———不,不只交代,且是公开道歉、负荆请罪。 编辑:罗琳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