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忙于全国巡演的同时,推出了自己历时两年才完稿的新书《过得刚好》。郭德纲不仅亲笔写完了原本30余万字的书稿,更参与了后期整理、分类、筛选、修改、校对的工作。最终成书删减至不到20万字。书中讲述了郭德纲人生四十年的江湖过往,大家比较关心的与师傅侯耀文的师徒情、上春晚事件等书中均有“真相”披露。 支招传统艺术 戏曲、曲艺等传统艺术似乎正在走向没落,而郭德纲是个特例。 面对记者“有什么方法让评剧这样的艺术火起来”的问题,郭德纲表示,关键要有一个能挑大梁的角儿。“传统艺术是角儿的艺术,一定要有一个能挑梁卖钱的角儿,这个人是这个行业的灵魂。就跟过去似的,我们去看马连良的班社有一百多人,80个都是角儿,其实哪个角儿都不错,但是你要有一个中心,有个行业的灵魂。”有了“灵魂角儿”后,郭德纲豪言,“京剧、评剧都能火,给我一个剧团半年就能火。”而像评剧,“第一它有很好的历史,第二有很好的剧本和表现形式,其实真正坐下来看三出戏都能接受。” 解密与侯耀文的师徒情 侯耀文2004年正式收郭德纲为徒,当时正是主流相声界“砸纲倒纲”之声汹涌之时,侯耀文爱才惜才,不仅给了郭德纲巨大的精神支持,还在之后三年传授了郭德纲很多珍贵的相声技艺。在《过得刚好》中,郭德纲深情描写了这段师徒之情、父子之谊。而郭德纲的搭档于谦又师从侯耀文的搭档石富宽,众所周知,石侯二人合作长达42年之久,是中国相声界合作最长的搭档之一。如今的郭于搭档也势要向师傅们看齐。郭德纲在书中透露自己的追求和愿望,就是希望能说一辈子的相声,等到八十多岁还能跟于谦站在小茶馆的舞台上给大家说相声。并自嘲,那时候估计自己头顶已然寸草不生,而于谦的头发也白了,“一脑袋的白毛,还烫头,跟喜羊羊似的”。 回应 春晚“嘘声” 2013年春节,郭德纲和于谦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争议非常大,一是纠结于郭德纲到底说没说过“我这辈子不上春晚”,二是春晚的节目不过瘾,还有不少旧包袱。关于这两点,书中都给出了详细答案。郭德纲表示自己不但没说过“不上春晚”,还创作了一个相声叫《我要上春晚》来表达意愿;而旧包袱则是考虑到电视的表达形式对于相声有很大的局限,有些包袱不方便抖。但最让他无奈的是,有媒体在春晚之后报道郭德纲春晚首秀演砸,被现场观众“嘘”声欲轰下台,其实这可是“一百多年来天津观众听戏叫好的方式”。 对话郭德纲:人可以不上学,不可以不读书 记者:这本自传是只讲自己的励志故事呢,还是也会回应那些曾引起风风雨雨的各种纠纷? 郭德纲:在这本书出版之际,我已经40岁了。8岁从艺,至今已经30多年。所以,在这本书里既会有所谓的励志故事又有对这些年来各种纠纷的回应,内容还是很丰富的。 记者:现在明星出书成了一个热潮,跟出版社编辑交流沟通过程中,你是否有自己的原则? 郭德纲:之前我就和编辑们达成了共识。在内容方面,我希望我的文字能在满足你们对我合理的好奇心的同时,还能存在一点点其他的价值,也许是阅读的快乐或者其他,但如果您希望能在我的书中获得高深的知识或者思想,我猜您只能失望而归,这是一本拒绝传递任何价值观的闲书,我还是说相声的草根艺人郭德纲。别人都说我们是草根。什么叫草根?其实草根很便宜,人参、灵芝、冬虫夏草,都是这些不上档次的东西,我们比不了人家大棚里的香椿芽、韭黄。 记者:除了相声,你还唱戏、拍电影、拍电视剧、主持电视节目,这些在你书中为什么没有说到? 郭德纲:虽然我平时能做的事情很多,但我还是要强调,我唯一的爱好就是相声。因此,我从小就跟同龄人玩不到一块儿去。直到今天,我不会抽烟、不会喝酒、不会打扑克、不会跳舞,也没有应酬。台上说相声,台下琢磨相声。 记者:您文字功底深厚,但是据我所知,您除了有一张侯爷给您画的“清华池大学”的文凭外,这些个知识,从哪里学的? 郭德纲:之前说过,我家的书房比剧场还大,你说得出来的书我能立刻从书房拿出来给你看。人可以没文凭,不可以没文化;可以不上学,不可以不读书,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