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有分析师质疑,2008年中粮地产在账面盈利1.47亿的情况下,缺出现34.77亿现金流出,说明盈利数字存在水分。曾经以为它要晋级一线,现在,只能忝列三流。 曾几何时,市场对中粮地产这个市场新贵充满希望,因为中粮地产有个地位显赫的“好爸爸”中粮集团,中粮集团膝下仅中粮地产一个内地上市公司,独宠也是必然。当时,很多人对中粮地产寄予厚望,认为其有可能成为万科、招商地产那样的一线地产股,至少是引人瞩目的第二梯队。 两年多时间,中粮地产(000031.SH)涣散成了真正的豪门纨绔子弟。也成了投资者最想不通的几个股票之一。 中粮地产的沦落之路 很多人都记得,2007年下半年,弥漫在中粮地产周围的资产注入烟雾弹。只因它是财大气粗的中粮集团膝下仅有的内地上市平台,何况它还有个实力不俗的兄弟中粮置业。 而现在,中粮地产越来越像是中粮手中一个玩物,一个与钱有关的壳。资产注入已成传说。用一个知名券商分析师的话讲是“现在连二线房地产公司也算不上。” 截至3月3日,在房地产板块90家公司中,中粮地产累计年涨幅排行倒数第9,年跌幅达12.73%。 更难堪者,以最新数据2009年前三季度为例,当期盈利1.32亿,相对于中粮地产177.75亿的市值,盈利回报率(盈利/市值)仅0.74%,排名62。而万科这一指标为3.47%,是前者的4.67倍;二线龙头新湖中宝为2.16%,是中粮的2.9倍;即便以中粮地产历史最高盈利2007年数字计,收益率也仅为1.24%。 “这就相当于一张债券,比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2.25%还要低。更何况,2.25%的银行存款没有任何风险”, 广州天颐投资公司研究员王浩说。 杜邦分析法中,中粮地产反映盈利能力的权益净利率(ROE)从2007年的19.87%骤降到2008年的4.29%再降至2009年前三季的3.98%;反映资产管理效率的资产周转率从2007年的19.46降至2008年的14.44再降至2009年前三季的4.71。 机构们也已逐渐丧失兴味。理财周报随机采访11位地产行业券商分析师,其中9家分析师表示,没有或者很少关注中粮地产。“研究中粮地产的券商不多,我也没有看到有券商去中粮地产调研。”一位总部位于北京的著名券商分析师透露。 “我们不怎么关注这家公司,业绩比较差,管理也不是很好。几次小的拿地也没有太大影响,没看到其他的大动作。”招商证券分析师方焱说。 中粮地产的疑窦 如果说2008年遍地哀鸿,那么在2009年,在地产大幅反弹的大势中,中粮地产却疑窦丛生。据其2009年中报披露,其上半年净亏335.3万元。尽管在三季报中,中粮地产扭亏为盈,但却主要是沾了出售部分金融资产取得投资收益1.24亿的光,并且其营业收入4.4亿元,比危机四伏的2008年还降低了28%。 单从损益表看,中粮地产的盈利能力尽管并不出彩,倒也没有太大异常。蹊跷的是,结合现金流量表,两表无法勾稽。2005年至2009年前三季度,中粮地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4亿、-0.2亿、-3.6亿、-34.7亿、4.4亿,累计净流出32.64亿。但同期间内,中粮地产营业毛利却达16.94亿。也就是说,从盈利上看,中粮地产盈利不小,但从经营活动现金流向看却存在巨额流出。 “公司在一个会计期内盈利和现金流出现比较大的差距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会计上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流上的收付实现制存在时间差。但是,如果持续几个会计期间一直存在这么大的差距就很有问题了。”广州某投资公司分析师李星蓝如此认为。 “中粮地产2008年盈利数字和现金流量差得比较远,资金问题主要出现在存货上。中粮地产2008年存货有50.1亿,而2007年末只有13.03亿,足足增加37亿,年增长率高达284%,与当时低迷的市场形势相吻合,由此可以看出中粮地产当年盈利质量非常差,现金资产质量也比较差。”李星蓝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