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安倍内阁“换血”有四重用意 ■上海交通大学日研中心主任 王少普 昨日,安倍完成了内阁改组。日本宪法规定“内阁总理大臣可任意罢免国务大臣”。因此,日本首相常通过改组内阁,巩固政治地位。安倍初次任首相时,因受养老金案等问题影响,导致自民党参院选举失利而改组内阁。现在,安倍又遇上难过的坎,支持率由盛时的70%跌进50%。于是,再次玩起改组。其主要目的如下: 其一,满足党内具备“入阁适龄期”者的官瘾。 日本议员的普遍政治目标是成为首相,至少也要当一次内阁大臣。自民党议员中当选众议员5次以上、参议员3次以上者,被视为具备“入阁适龄期”。目前有60人左右,因久候而不能入阁,或明怨或腹诽,不乏其人。安倍希望通过大幅度更替内阁成员,扩大入阁人数,以稳定人心,增加党内支持率。 其二,使内阁职位的设立和成员的安排,更有利于推行其路线。 安倍的右翼复兴路线中有四项至关重要的内容,一是处理好日美关系;二是改变和平宪法指导下的专守防卫体制;三是振兴经济;四是有效应对关系民意的重大棘手问题。因此,此次新内阁留任六名核心阁僚,除太田昭宏更多是考虑到维持与公明党的执政联盟外,另五人则是为了确保安倍执政路线的连续性。例如,麻生太郎与美国有良好关系; 甘利明在与美国的TPP谈判上富有经验; 菅义伟在处理核电站重启和提高消费税税率等棘手问题上善于应对等。 同时,安倍还在新内阁中设立“安保法制大臣”和“地方创生大臣”,专司改变防卫体制和振兴地方经济问题。安保法制大臣由防卫大臣江渡聪德兼任,江渡是负责修改原《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 的“防卫力研究委员会”负责人,也是日本超党派国会议员团体“大家一起来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之会”的成员。 其三,改变权力构成,为未来的权力斗争预作部署。 首先,新内阁的关键位置仍然由他的亲信人物占据,如麻生太郎。另外,让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出任地方创生大臣引人关注。舆论认为石破茂可能继续问津自民党总裁的位置,在明年秋天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威胁到安倍的地位。安倍先前以授石破茂安保法制大臣为价码,要求石破茂让出自民党干事长的职位,但被石破茂拒绝,后改授地方创生大臣,迫其就范。 其四,增加女性阁僚推动社会支持女性就业。 对安倍改组内阁,褒贬之声皆有。一般而言,人们对新开之局,多会抱有期待,短期内支持率可能有所回升。但安倍如不能认识到其支持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背离战后日本人民所选择的和平道路,其支持率只能再次下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