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范继文 摄 本报记者 卜昌伟 前晚,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于丹新书《于丹<论语感悟》在京首发。于丹称,《于丹<论语感悟》是她讲解《论语》的终结之作,今后不会再在《百家讲坛》栏目讲《论语》和《庄子》了。她说,如果让她不停地讲《论语》,她会恐惧,怕丢了自己的专业影视传媒学。于丹称,最想讲的还是影视传媒学。 再讲《论语》临事而惧 《于丹<论语感悟》由中华书局出版,是《于丹<论语心得》的续篇。书中讲述了《于丹<论语心得》中没有涉及的层面,比如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 新书扩充自于丹今年春节期间在《百家讲坛》所讲的《论语》感悟大纲,其内容多出讲稿容量一半之多。考虑到读者需求,新书首印120万册。对于再次讲《论语》,于丹说:“当初讲完《论语》心得,并集结成书出版,没想到那么受欢迎,许多来信鼓励我继续讲《论语》。在《百家讲坛》栏目、中华书局、我本人三方协商下,才决定继续讲《论语》。” 于丹坦承再次开讲压力很大,“《论语》里有一句话叫‘临事而惧’,少时不懂其意,这次总算明白了。第一次讲的时候,没想过要讲第二次,我就把好讲的内容差不多都讲完了。这次再讲,发现剩下的话题都不好讲,压力很大。这种‘惧’一方面在于讲《论语》是一种责任,另一方面在于再次开讲对自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基于此,她在讲《论语》感悟前,翻阅了大量有关《论语》的研究著作,做足了功课。 驳斥积劳成疾传言 于丹称,新书面市后或许还会遭到非议,如果是诚意的探讨,她会虚心聆听,无聊的骂声则会充耳不闻。于丹说:“其实对于这些骂声我倒无所谓,怕就怕人们对我有一些善意的猜测。”于丹说,有些人认为她走红后到处“走穴”办讲座敛财。对此,于丹坦言,这两年的确有许多单位邀请她去办讲座、当兼职教授,“确实收过一两次高达几万元的酬劳,但更多的是三两千元。这个酬劳是很正常的劳动收入,无可非议。” 3月23日,成都某媒体大篇幅报道称,于丹近年来长期加班、伏案写作,颈椎和腰椎都出了问题,有时甚至因疼痛影响工作,在央视朋友搭桥下前往成都某民营骨科医院秘密就诊。对此,于丹哭笑不得:“我的确很忙,也很累,但远没有到积劳成疾的分上。像我这样一口气能登上泰山的身体,怎么会病到要秘密求医呢?”于丹认为,这则新闻的出台,多是那所医院的自我炒作,“我是受四川省卫生厅之邀,前去给该院医生们讲医德,没想到上演了这出闹剧。那天院长再三让我做全身体检,被我拒绝了,否则真是有口难辩,现在想想就后怕。” 《论语》不是灵丹妙药 于丹说,在两年中,随着社会知名度越来越大,她收到了6000多封来信。信件内容除了探讨《论语》《庄子》外,更多的是女儿得了抑郁症、丈夫吸毒、小孩要起名、父母生病卧床不起等,他们都希望在于丹这里寻到一服灵丹妙药。 面对这些问题,于丹无奈地说:“老实说,这些信件比那些所谓的争议给我的压力更大,因为这是信任和托付。可是这些问题不是我能解决的,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有如此大的救赎力量,包括孔子。我觉得包括《论语》在内的国学经典,我们学习它应该以它为养分,融会贯通,让内心强大起来。我要强调的是,千万不要迷信国学,它不是救治生命、精神的灵丹妙药,要相信科学,有了病就要找医生治疗。” 最想讲影视传媒学 表面风光的于丹,其实内心也有忧虑,她说:“我已经讲了10多年的影视传媒学,这是我的专业。但是,现在大家都请我去讲国学,讲《论语》,讲《庄子》。这些内容都是我喜欢的,但是如果让我不停地讲,我内心也会惧怕。因为人的时间、精力就那么多,我一直讲这些,那我的专业又该怎么办呢?毕竟我还要给学生上课,我还要再进修,时间上会越来越冲突。我已经很系统地梳理了对《论语》的感受,以后不会再讲《论语》了。我内心最想讲的是我的专业:影视传媒学。” 于丹坦言名人效应确实影响了她的生活,目前的生活过于喧嚣,“有种过于喧嚣之后的孤独感。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出名,对我来讲,心灵生活的质量比物质生活的质量重要。我一直希望能够拥有一个非常宁静的空间,不希望用一种轰轰烈烈的方式去生活,我希望的是一种静水深流的状态。如果让我选择,我会认为我的归宿是文字,而不是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