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大萧条以来遭遇的最严重衰退,将全球经济拖入深渊,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Corp.)、中石油和荷兰皇家壳牌公司(RoyalDutchShellPlc)等各石油巨头都在努力与燃料需求下滑作斗争,希望重振盈利能力。 上个季度,汽油和柴油价格的下跌,给埃克森美孚在美国的炼油厂带来每天230万美元的损失。壳牌的炼油利润则下降了47%,该公司表示,在“短期和中期”时间内,疲弱的需求将使得利润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能源消费量和价格不太可能迅速回升。 现在,世界各地的石油公司都在削减成本、裁员、暂停一些新投资——即使他们想投资一些可再生能源项目,以防收入继续下滑。壳牌公司以及总部位于德州Irving的埃克森美孚公司,3季度盈利双双触及6年来的最低位。随后,美孚将2009全年的资本支出预期下调了10%。 “在本季度与下季度中,低油价和利润率将继续困扰各大巨头。”能源咨询公司BrookshireAdvisory&Research的总裁GiannaBern说。今年纽约的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59美元,而2008年则为99.75美元。 巴黎的国际能源署表示,燃料消费已减速,而原油生产商们第三季度产能过剩了368万桶,相当于科威特和利比亚日产量的总和。与去年同期的平均水平相比,该期间内原油期货价格每桶约下跌了50美元,天然气更是创下7年低点。 全球需求 对汽车、工厂和飞机所用燃料的需求下跌后,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埃克森美孚在前几天报告了盈利连续第四个季度下跌。其第三季度净收入同比下滑68%,至47.3亿美元。 壳牌则公布净收入下滑62%,至32.5亿美元,其首席执行官彼得·沃瑟(PeterVoser)表示,今年原油需求量将创1980年以来的最大跌幅,前景“仍具很大的不确定性”。壳牌公司正在裁撤5000名员工,约为雇员总数的5%,并已将经营成本压缩了10亿美元。 “我们从石油公司高管那听说的是‘经济已经见底’,但我们将看到的复苏力度会有多大,仍然是个未知之数,”在休斯敦SalientPartners公司管理着75亿美元资金的首席投资官HaagSherman表示。 雪佛龙、中石油 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拉蒙(SanRamon)的雪佛龙公司,是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该公司于上月30日表示,其第三季度净收入下滑51%,达38.3亿美元。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增长11%,这是自雪佛兰2005年收购优尼科公司(UnocalCorp.)以来的最大增幅。 世界市值第二大公司中石油,在10月28日公布了第三季度利润下滑24%,至308亿元(45亿美元),未达分析师预期。美国第三大石油公司康菲(ConocoPhillips),在同一天公布利润急挫71%,至15亿美元。 10月29日,意大利埃尼公司(EniSpA)称,其盈利下跌了58%,至12.4亿欧元(18.2亿美元),并表示其全年产量将低于预期。 尽管第三季度利润出现下滑,分析家指出了该行业有一些改善的迹象,至少就石油勘探公司而言是这样。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内,上个季度的原油平均价格同比下跌了42%,达每桶68.24美元,而与2009年初相比,已经上涨了79%,并在10月21日以82美元的价格创下12个月来新高。 BP超预期 而总部位于伦敦的英国石油公司(BPPlc)在10月27日表示,其净收入下滑了34%,至53.4亿美元,该公司业绩连续3个季度都超出了市场预期。得益于超额完成了10亿美元的成本压缩目标,在扣除非经常性项目和库存变化后,第三季度盈利为46.7亿美元。通过大力提高墨西哥湾的产量,公司首席执行官托尼·海沃德(TonyHayward)扭转了为期2年的产出下降颓势。 分析师认为,中国带领世界走出衰退,将推高汽油和柴油的价格与需求,中石油本季盈利可能随之回升。 “第四季度的数据将不错,”MiraeAssetSecurities驻香港的能源研究主管关荣乐(GordonKwan)说。他预测在截至12月31日的本季度里,中石油的净收入将同比增长63%,达340亿元。 分析师认为,反观中石化,政府给燃油定价滞后于原油成本的反弹,该公司利润在第二季度创下新高后出现了下滑,并可能进一步下行。作为亚洲最大的炼油企业,该公司29日公布第三季度净收入165.5亿元,低于预期水平。 “触底反弹” “如果你纵观全局,唯一真正帮助到这些大型石油公司的,是石油价格的触底反弹,”IHSHerold公司驻康涅狄格州的分析师约翰·帕里(JohnParry)说,“与该行业在‘07’和‘08’年的繁荣状态相比,现在还差得很远。” 而受益于消费开支和住房营建在经济刺激计划的带动下出现增长,美国经济在第三季度出现了一年多来的首次增长,而且增幅达3.5%。即使石油公司可能会从国家的经济刺激政策和措施中渔利,它们也可能会面临其带来的更高成本。 “痛苦的日子已经结束,但该行业仍有很多麻烦事,例如碳税以及运营将会遇到的其他一些问题,”帕里说,“我们现在看到各东道国政府给予的优惠条件更加苛刻了。” 碳捕捉 替代能源投资也在瓜分该行业的一些资源。壳牌公司200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在过去5?中,壳牌在可再生能源和碳捕获与存放(CCS)技术方面斥资约17亿美元。 壳牌5月曾表示,今年和明年将增加在生物燃料方面的开支,建立一项“具有商业规模的”可再生能源业务。该公司今年早些时候还曾表示,将把重心放在生物燃料和CCS技术上,而不是太阳能和风能方面。 “可再生能源将产生长期的影响,这些公司依赖高企的油价,甚至许多依靠补贴,”全球能源研究中心驻伦敦的石油分析师ManouchehrTakin说,“可再生能源首先要转化为实际的、盈利的生意,而那需要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