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乱战”分身乏术 孙卓 此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旨在为两个多月后的哥本哈根大会“定调”,推动哥本哈根大会取得成果。但由于发达国家之间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存在重大分歧,分析人士认为,哥本哈根大会很可能由于美国的“不作为”而无果而终。 医改争论使奥巴马难有作为 多数美国人都同意气候变化是一个应该解决的问题,但他们也很清楚,解决这个问题是一桩“砸大钱”的事。美国国会众议院6月份通过了气候变化应对法案,但这一法案在递交到参议院后,因为国内医保改革的争论而一直被搁在一边。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公开场合多次重申,如果美国希望领导其他国家一起,达成《京都议定书》届满后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那么首要工作就是通过国会的实际行动和立法,来证明美国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的决心。 美国参议院多数党(民主党)领袖哈里·里德(HarryReid)上周称,气候变化应对法案可能要延至明年通过。欧盟驻美国大使约翰·布鲁顿(JohnBruton)因此指责美国参议院阻碍了全球议程。他说:“我们有一个全球行动的时间表,美国参议院完全清楚这一点……世界不可能等着美国参议院的时间表。”欧盟官员已多次抱怨奥巴马政府对气候谈判不够关注。 减排成本让美国人“心疼” 在民主党执政美国的当下,任何与应对气候变化有关的法案必须要能说服参议院中的民主党议员和那些有时“跨党投票”的共和党议员,才能确保在参议院通过。 这一法案不能以高昂的能源价格作为代价。共和党议员最近提交一份报告称,加大减排力度预计会让每个普通美国家庭在能源上多花数千美元;另有民主党议员援引另一项研究(其中包含了国会预算办公室上周公布的一项报告内容)说:“预计减排在2012年前会让每个美国家庭的购买力平均每年损失90美元,到2050年,年均损失会上升到925美元,而从2012到2050年,年均损失将为455美元。” 奥巴马不能食言 在众议院6月份通过气候变化应对法案前,深受多项国内议题困扰的奥巴马几乎没有过问过此事。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气候变化中心主管丹·拉舍夫(DanLashof)指出,参议院能否在12月前通过气候变化应对法案,将视奥巴马的领导力而定。 美国曾是《京都议定书》的签字国之一,但美国参议院2001年拒不批准这一协议,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随即宣布退出该协定。当时,美国提出的理由,一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还不清楚”;二是《京都议定书》没有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义务,发达国家单方面减排“没有效果”。 在奥巴马竞选总统期间,其搭档、现在的副总统拜登在一次讲演中承诺,奥巴马一旦胜选,美国将在其任期内重新加入《京都议定书》的后续协定。 奥巴马的竞选承诺、环保主义者在布什任期最后几年内要求美国重返《京都议定书》的呼声,都让各方对奥巴马如何“不食言”颇为关注。 美政府策略:中美先一致 美国的气候谈判官员认为,他们要谈判的是一份“能得到参议院批准的”气候变化国际协议。 因此,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民主党人约翰·克里(JohnKerry)21日说,新的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协议能够达成的关键,是中国和美国达成一致。克里说:“如果我们同中国(就应对气候变化)达成一项协议,那么国会也会赞同它,这样其他事情都会很快获得进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约沃·德波尔21日曾预测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的发言将宣布一系列措施,“可使中国的排放水平明显低于当前或本来可能将升到的水准”。 “这一揽子政策将促使中国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世界领袖。”德波尔说,“在一个坚信中国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美国)”听到这些措施,将“非常具有讽刺意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