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时代的财长萨默斯,及现任纽约联储主席盖特纳成下任财长热门人眩美前财长鲁宾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危机时刻,需要有丰富经验的人来担当这些重要职务。” 冯郁青子音 赢得大选的第二天,美国“新科总统”奥巴马就开始了组阁。其最初的几个选择明显打上了克林顿政府的印记。 奥巴马5日任命克林顿时期的白宫办公厅主任约翰·波德斯塔(JohnD.Podesta)领导一个3人交接办公室,负责下届政府的组阁,同时邀请克林顿的前幕僚、与奥巴马一样来自伊利诺伊州的联邦众议员拉姆·伊曼纽尔(RahmEmanuel)出任未来的白宫办公厅主任。 而克林顿时期的两位财政部长——现任花旗集团主席罗伯特·鲁宾(RobertRubin)和哈佛大学教授拉里·萨默斯(LarrySummers)也一直是外界猜测的新财长热门人眩 据美国媒体报道,奥巴马有可能选择克林顿政府的另一位元老出任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此外,波德斯塔为奥巴马组建的一个顾问委员会的10位成员,也都曾在克林顿政府中任职。 “变化”与因循 奥巴马在竞选中曾向民众许诺为华盛顿带来新的领袖、新的政治文化,把民主党和共和党团结起来。“变化”是他当时发出的最显眼的信息。而选择“克林顿班底”,则表明他在面临历史性困难的时刻,试图选择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声名卓著的干将。 毫无疑问,这将使一些奥巴马的支持者失望——一个自称为“变化”代表者的新总统,最显眼的选择却是上一任民主党总统的旧部。不过,克林顿时代美国的经济繁荣也让奥巴马的选择显得合乎情理,并且从一开始就从某种程度上显示出奥巴马的“实用主义”。 “这些(顾问委员会成员)都是很好、很能干的人眩”鲁宾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简短采访时表示,“我认为在现在的危机时刻,需要有丰富经验的人来担当这些重要职务。” 华尔街游说机构金融服务论坛(FinancialServicesForum)的政策副总裁约翰·代瑞(JohnDearie)也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认为奥巴马任命克林顿时期的人员,表明美国将重新走到中间路线上去。这意味着我们将重新实行负责任的预算控制、低利率和同克林顿时期类似的税收和贸易政策。” 争议“大内总管” 作为“大内总管”,白宫办公厅主任决定白宫的日常运行、总统的日程,决定谁可以见总统,需要由能把事情办成的强硬人物来担任。艾森豪威尔时期的白宫办公厅主任雷维林·亚当斯(LlewelynShermanAdams)就曾被称为华盛顿第二有权的人。 绝大多数民主党人认为,伊曼纽尔具备这样的资历和个性。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评论员认为,以伊曼纽尔的个性而言,绝对是那种能够挑战总统的人,而奥巴马身边需要这样的人。 伊曼纽尔不仅曾是克林顿的助手,也是奥巴马的好友,在竞选中就已为奥巴马出谋划策。他目前是国会中民主党的第四号人物,也是领导民主党在2006年国会中期选举时夺回多数席位的领军人物。伊曼纽尔喜爱在国会的工作,此前一心想当众议院议长,也就是目前佩洛西的职位。接受奥巴马的任命,意味着他要放弃自己在国会的席位和前途,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牺牲。 由于伊曼纽尔个性强悍,树敌颇多,已有一些共和党人批评奥巴马任命这样一位白宫总管显示出了强烈的党派倾向。众议院共和党领袖约翰·博纳(JohnA.Boehner)发表声明说:“这对于一个许诺要改变华盛顿、更多地以中间路线来管理国家的总统来说,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选择。” 伊曼纽尔明白共和党对自己的敌意。他在6日接受任命时发表声明:“现在是团结的时候了,我要做权力所能允许的任何事情,来弥合我们的政治分歧、帮助身处两党的美国人为了同一目的团结起来。” 最可能的两个财长人选 在美国目前面临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时,新政府另一个最重要的职位就是财政部长。鲁宾、萨默斯、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克尔(PaulVolcker)和现任纽约联储主席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F.Geithner)都是财长的热门人眩不过,现在看来,萨默斯和盖特纳最有可能获眩 鲁宾已经表示不会当奥巴马政府的财长,萨默斯则据说对二度出任财长一直非常感兴趣。鲁宾和萨默斯在当财长时都成就卓著,克林顿时期的经济繁荣就是最好的注解。而且他们都有处理金融危机的经验——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分任财长和副财长的鲁宾、萨默斯,携手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力挽狂澜,阻止了危机对欧美的侵蚀。《时代》周刊因此在1999年2月的封面文章中称这三人是“拯救世界委员会”。 沃克尔已经82岁高龄,他在美国金融界和经济领域地位尊崇。作为格林斯潘之前的美联储主席,他1979年一出任这一职务,就力排众议提高利率,以应对此前数年的高通货膨胀局面,一度被诟病造成了经济衰退。但后来,他的铁腕政策获得成效,也为美联储奠定了控制通胀上的声誉。在此次竞选中,奥巴马多次和他接触,听取他对处理经济危机的意见。沃克尔的声誉,也使奥巴马提出的经济政策纲领显得更有说服力。 “沃克尔是格林斯潘之前的格林斯潘,”有90多年历史的美国经济研究机构会议委员会(ConferenceBoard)的经济学家肯·高斯登对本报记者表示,“他无疑会提高奥巴马政府的威望。” 但是,沃克尔年事已高,出任财长的可能性不大,最有可能的是担任高级经济顾问的角色。 而47岁的盖特纳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应对出色,对华尔街也有深刻了解。很多华尔街人士认为,盖特纳自然胜任财长一职,但是因为纽约联储的重要地位和他的能力,华尔街都希望他留在纽约,坐镇金融危机的“漩涡”中心。 “发展中美关系的良好时机” 奥巴马在竞选中提出的贸易政策偏于保护主义,他主张重新修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提高对进口产品来源地的劳工权益和环保上的约束性要求,取消对那些将生产业务转移到海外的公司的税收优惠,同时对雇用更多美国人的公司给予税收优惠。 “这是他身为民主党人的性质决定的,”代瑞说,“但从他竞选时的顾问到现在任命的顾问委员会成员,都是一些支持贸易的官员。所以我们认为,奥巴马的经济政策会非常实际,将继续坚持自由贸易政策,但仍会要求进口产品来源地实施更高的环保和劳工权益标准。” 事实上,伊曼纽尔当年就是促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最终在国会通过的关键人物。而波德斯塔主导建立的美国进步中心(CenterforAmericanProgress),也是一个以支持自由贸易出名的智库。 在中国问题上,美国总统候选人通常在竞选中对现任政府的对华政策批评甚多。克林顿当年竞选时就批评老布什“对中国太软弱”,自己上台后也把人权问题和最惠国待遇挂钩。但执政后期,他对中国显示出了更多的友好姿态,这也使很多华裔在这次大选的民主党党内初选中支持希拉里。 现任总统小布什竞选时也曾抨击民主党的对华政策,其第一任期中还发生了南海撞机事件。到了第二任期,中美两国联手建立了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就已经成为中美最主要摩擦点的经贸问题进行了三次对话。 奥巴马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完全不同,在伊拉克战争、核不扩散、遏制全球变暖等问题上都对布什提出了强烈批评。不过在对华政策上,奥巴马表现出了延续性,并未像以往的总统候选人那样将中国当作标靶,因此这次大选中,美中关系并不是显眼的议题。 尽管如此,奥巴马在竞选时仍然就贸易问题对中国表示了不满。他说,中国必须改变其政策(包括汇率政策),以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更多依靠本国的消费需求。 “奥巴马并不是贸易保护主义者,但不得不保护中产阶级的利益,”美国布鲁斯金学会的高级研究员李成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由于占国会的绝对多数,民主党人将使国会出现更严重的保护主义思潮。奥巴马在贸易方面注重的是执行WTO规则,提高国际贸易产品的质量和产品安全。而国际问题的解决需要中国更多的参与。在金融危机、全球变暖和能源安全问题上,中美合作将超越两国的摩擦。” 奥巴马对中国的了解超过了很多美国政客。他一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在深圳生活了6年,还有一个妹夫是美籍华裔。他本人的家庭背景使他习惯用国际眼光看待外交问题。李成认为,奥巴马的外交政策顾问都是在美中关系上有建树、理性的学者和外交官,他们提出的政策建议都是富有建设性的。 “目前是很好的机会,良好的中美关系需要双方领导人的合作。”李成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