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以来,铁路、公路、民航相继进入暑运高峰期。身处客流高峰,出行应当注意些什么? 铁路 能否买到车票,是铁路顺利出行的关键。铁路部门提醒广大旅客,已经确定行程的旅客,尽可能提前买票。目前互联网、电话订票预售期为20天;代售点预售期为18天。通过网络购买并需要取票的旅客,应尽量提前到就近的代售点取票,避免集中在乘车当天在车站取票,以免因取票时间过长耽误乘车。 受航班准点率下降、高铁高等级车票打折等因素影响,部分高铁车票销售“火爆”。有的地方出现不法分子利用旅客买不到票又着急出行的心理,采取购买高铁“两头票”等方式欺骗旅客的行为。比如不法分子以650元卖给旅客同一趟车上海虹桥至南京南、沧州西至北京南两张车票,“忽悠”旅客可拿着上海虹桥至南京南车票进站、沧州西至北京南车票出站。看似可行的方法,实际上旅客需要在列车上补齐南京南至沧州西的车票票价359元,这样算下来比实际的一张京沪高铁票价多付了400多元,也导致列车超员、影响正常旅客的利益。上海铁路局的有关负责同志表示,目前许多候车室自助售票处等醒目位置,已张贴提示公告提醒旅客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车票乘车,切勿轻信不法分子误导,如果发现黄牛,旅客可拨打公安举报电话。 公路 公路出行安全最重要。交通运输部门的同志提醒,暑运期间各地旅游客车增多,应谨慎识别是否具有长途运输资格。旅游客车是旅游公司专门为游客准备的非营运车辆,没有路线牌,没有营运证。目前,有些大客车注册性质为旅游客车,却偷偷跑起长途营运。建议旅客乘车时到客运公司选择具有班线、具有营运性质的大客车,不要在路边乘坐那些随便拉客的大客车。 暑运期间,许多人选择自驾出游。由于7月、8月正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两个月,驾驶员高速行车时,体力消耗大,容易疲劳、打瞌睡。建议驾驶员在行车中如感到困倦,应及时停车,适当休息一会儿,待头脑清醒后再继续开车,确保行车安全。此外不宜长时间开空调。发动机怠速运转时,汽油燃烧不完全,会产生一氧化碳。装有空调的车辆,通常密封性能较好。绝大多数人在这种环境中呆几个小时就会有头晕、倦怠的感觉,记忆力也会减退。同时,车内人员呼出大量二氧化碳,车内氧气急剧减少。所以建议开车人适当调节空调工作状态,或每隔一段时间打开车窗透透气。 民航 很多人选择民航是为了享受其快捷的服务,但暑运适逢雷雨高发季节,旅客需提早计划、妥善应对。民航局有关负责同志建议,如果旅客确定要乘飞机出行,应当及时了解未来几天出发地和目的地机场的天气预报,尽可能避开雷雨天气,尤其是那种大范围的雷雨天气。出行当天,应多关注机场的航班动态。对于临时性的航班取消与延误,航空公司一般难以在短时间内给旅客进行通知,所以自己查询了解航班动态很有必要。当知道航班正常的时候,要尽可能提早动身,避免赶不上航班。 哪些渠道可以获取航班动态?据了解,各大航空公司和大型机场都有专属的咨询服务电话和网站,可以随时查询航班动态。此外,中航信等企业推出的免费服务软件也能提供最新的航班调整信息。经常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不妨对此提前了解。 《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