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习近平会晤普京:中俄应相互借力共迎挑战 参考消息网9月13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1日在塔吉克斯坦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时呼吁中俄双方共同抵御外部风险和挑战。 据法新社9月12日报道,两位领导人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前在这个中亚国家的首都杜尚别举行了会晤。 报道称,面对不断升级的外交挑战,中国和俄罗斯——在冷战期间有时是亲密的盟友——通过能源交易建立了更密切的关系。 莫斯科因占领克里米亚及乌克兰东部的冲突而受到国际社会的抨击,与此同时,中国同日本、越南等邻国的关系因领土纠纷而备受困扰。 报道说,两国经常在它们都拥有否决权的联合国安理会共同投票,有时在叙利亚之类的问题上投票反对西方国家。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在与普京会晤时呼吁推动双方加大相互支持,扩大相互开放,相互给力借力,共同抵御外部风险和挑战,实现各自发展振兴。 在普京今年5月访华期间,中俄两国签署了据说价值4000亿美元、持续30年的天然气协议。为完成该协议,双方进行了长达10年的谈判。 据新华社报道,普京称鉴于当前国际和地区局势都不稳定,俄中两国应该加强协调和协作。他希望继续向前推进石油、天然气、核能和其他领域的重大项目。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9月12日刊发题为《习近平与普京在上合峰会前会晤》的文章,作者香农·蒂耶齐称,在杜尚别的这次会晤是习近平与普京今年以来的第4次会面,也是习近平于2013年担任国家主席以来两人的第9次会面。习近平与普京之间的密切关系尤其导致了关于中俄两国可能正在走向同盟的揣测。两国已经把双边关系推进到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希望一起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即较少受到西方支配)的国际秩序。 在9月11日的会晤中,习近平和普京都强调了中俄能源合作,并商定两国将继续共同开展能源合作项目。这既可以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同时在欧洲就乌克兰危机持续制裁俄罗斯之际,也能够为俄罗斯提供一个替代市场。 路透社9月12日报道称,中国外交部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时,再次呼吁通过举行包容性对话来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 外交部在9月11日晚发表的声明中援引习近平的讲话说:“中方主张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呼吁乌克兰方面尽早开启包容性对话,达成全面解决危机的政治方案。” 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前与普京举行会谈时说:“有关方要追根溯源,从根本上去理顺和解决矛盾。” 报道说,中国对乌克兰危机采取了谨慎、低调的态度,既不愿疏远重要的盟友俄罗斯,也不愿就克里米亚公投直接表态。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一再呼吁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但是中国也表示,愿意继续与乌克兰开展友好合作,并且它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延伸阅读】 外电:习近平见普京称中国将力挺俄举办世界杯 2014-07-16 09:37:00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7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福塔莱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参考消息网7月16日报道 外电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表示,北京将全力支持俄举办2018年世界杯。 据俄塔社7月15日报道,习近平指出,俄罗斯接棒举办2018年世界杯,这是俄罗斯综合国力增强、全球威望提升的又一明证。不管中国是否进入世界杯决赛圈,中方都将全力支持俄罗斯举办这一体育盛事。 普京表示,他希望11月的中国之行会像上次访问一样顺利。他表示,两国达成了“非常务实、重大的协议”,“我喜欢前往中国,尤其是在取得如此成绩之后……如果您没有异议,我11月会再去,这次是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7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福塔莱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普京对中俄合作取得成果充满信心。他表示:“我们能够感受到您本人对发展俄中关系的关注,相信所有计划都将落实,这会推动我们的关系迈向更高的水平。” 习近平表示,两国领导人“共同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两个月来,双方各部门和企业密切接触磋商,各合作项目都在向前推进”。他认为,中俄合作应当“言必信,行必果”,并呼吁双方“趁热打铁”,落实好达成的共识。 【延伸阅读】 日媒:中俄会正式结盟吗? 2014-06-03 10:50:00 5月27日,中国士兵欢送参加“海上联合—2014”军演后驶离上海的俄罗斯军舰。(资料图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考消息网6月3日报道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5月30日刊登题为《中俄正在走向正式联盟吗?》一文,作者是澳门大学政府和公共管理学助理教授陈丁丁。文章称,在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访华期间,中俄签订了一项价值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大单。对两国来说,这项协议是双赢的,中国从俄罗斯获得了长期(30年)天然气供给,而俄罗斯可以降低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同时还加强了俄反对西方制裁的阵脚。 文章称,与此同时,中俄在东中国海举行了一场海军联合演习,从而向日本和美国发出了一个威慑信号。这还表明,在中日领土争端的问题上,俄罗斯目前正在向中国一侧靠拢。不仅如此,中俄日前还否决了一项以战争罪把叙利亚送上国际刑事法院的联合国决议草案。中俄此前否决了3项谴责叙利亚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文章称,在中俄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主要信息是中俄关系已提升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这将有助于提高两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从而促成更加公正的国际秩序。尤其重要的是,两国同意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的框架下加深合作。亚信是亚太的一个新安全框架,故意把美日排除在外。 眼下,所有人都在问的一个问题是:中俄关系为何有这一新情况?文章称,显然,主要触发因素是最近爆发的乌克兰危机。这场危机严重破坏了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进而把俄罗斯推向中国。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战略原因,即存在共同战略需求,因为中俄两国都希望建立一个不受美国操控的多极世界,尤其是美国领导的联盟在亚洲对中国构成威胁之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中俄实兵演练 不过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是,中俄正在走向正式联盟吗?文章称,有些人认为,眼下一个新的中俄联盟正在形成,并将最终导致一个多极世界秩序。也有一些人不这样认为,他们指出中俄关系之间存在问题,比如历史上不信任、缺乏共同的威胁以及在中亚存在利益冲突。有意思的是,中国国内对是否应当同俄罗斯建立联盟也有一些争论。 文章说,支持中俄联盟的一位知名学者是清华大学教授阎学通。多年来,他一直倡导建立中俄联盟。据他说,决定中俄是否应当建立联盟的最重要因素是两国是否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以及这些利益能持续多久。 阎学通首先认为,目前中俄都无法加入美国领导的西方集团,因为美国的其他盟友会感到受到中俄的威胁。一方面,西方永远不会信任俄罗斯,因此俄罗斯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与中国为伍;而另一方面,中国的世界老二位置意味着中国在大多数国际事务问题上不会得到美国的支持。 此外,衰落的美国将通过依靠在欧洲和亚洲的盟友而选择一种离岸平衡战略,从而增加对中俄的压力。如此不断增加的压力对中俄构成共同的威胁。因此,在今后一二十年,中俄都将受益于中俄联盟。阎学通还驳斥了针对美国的中俄联盟将导致另一场冷战的说法。 日本《产经新闻》6月1日刊登题为《复活的虚幻》的文章称,日前,在中俄首脑会谈之后举行的亚信会议开幕之际,作为主办国首脑,习近平欢迎各国来宾的举止巧妙地体现了中华帝国的威严和主导性。习近平在会见来宾和发表演说时强调的重点是“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体现了中国要排除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和中国将是亚洲盟主的意图。 文章认为,大国意识同样强烈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恐怕不会甘愿做中国的“小兄弟”。为了与美国对抗,普京开始对华采取舍名而求实的战略,即通过登上中国主导的亚信之船的方式来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国这张牌。 英国媒体指出,普京刻意把中国举到了“值得信赖的朋友”的高度,并向欧美展现了恢复斯大林时代那种“中苏同盟”的景象。其目的是告诫欧美,如果要在银行贷款方面设障则会有中国来解围。这就是普京的以中国为盾牌的所谓“亚洲回归”。 文章认为,在中国面前,致力于重现俄罗斯雄风的普京,是不会甘拜下风的。对俄罗斯来说,中俄边境线如今依然是不稳定的边境线,过分依赖中国就有被巨大的中国经济吞并的危险。因此,普京的对华政策实质上是与美国相类似的,即非但不是恢复“中苏同盟”反而是“介入与防备”。 文章称,尽管俄罗斯在东海与中国举行了中俄海军的联合军演,但却并没有与中国一道与日本为敌的打算。由此可见,所谓“复活中苏同盟”不过是一种虚幻罢了。 【延伸阅读】 外媒称美国或促成中俄“军事政治联盟” 2014-07-11 07:27:22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7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主任伊万诺夫。 参考消息网7月11日报道 外媒称,在彰显美中合作的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举行之际,习近平主席会见了另一位到访北京的外宾: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主任伊万诺夫。根据俄罗斯之声电台报道,伊万诺夫正在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7月10日发表题为《在美中对话期间,习近平欢迎俄罗斯官员》的文章援引新华社报道说,习近平对伊万诺夫说,他同普京总统保持了密切交往,“这体现了中俄关系的特殊性”。伊万诺夫表示赞同,他盛赞了中俄在普京5月份访华时签署的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合作协议(其中一项协议是金额巨大的天然气供应协议)。 伊万诺夫表示,俄方愿同中方一道,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 伊万诺夫在美中重要对话举行之际访华并非偶然,习近平亲自会见他也不是偶然。先前的中国领导人对中美关系极为重视,而习近平似乎更喜欢与其他国家(不仅包括俄罗斯,也包括韩国和德国等国)加强关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7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的美国国务卿克里、财政部长雅各布·卢等美方代表团主要成员。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习近平与伊万诺夫的会晤提醒美国,中国并不依赖与华盛顿的积极关系。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俄罗斯增进友谊使北京得以防范美中关系恶化的可能。习近平谈到他与普京的密切交往这一点也提醒美国,他与奥巴马之间没有这般融洽。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中,习近平强调了美中合作关系的重要性。但是他与伊万诺夫的会晤凸显出,如果当前的紧张关系继续下去,中国还有其他的大国外交途径。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7月10日发表题为《华盛顿的创作:俄中联盟?》的文章称,尽管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并不直接影响到中国,但北京深知美国的政策旨在遏制它。在一系列有关中日、中菲的冲突中,美国都明确表示支持中国的对手。此外,美国的转向亚洲政策把维持亚洲现状和遏制日益崛起的中国作为主要目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和普京共同见证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签署。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尽管俄罗斯和中国各自的国内关切使它们不能高调宣布支持对方,但两国在世界政治的诸多问题上以盟友姿态采取行动。俄中关系在进入一个质的新阶段,不仅仅是伙伴关系,但也不太像盟友关系。然而,美国加大对俄制裁力度和试图遏制中国之举完全有可能促使这两个国家结成全面的联盟。 美中俄三边关系的现状不符合尼克松政府时期亨利·基辛格所阐述的战略,即美国无论是与俄罗斯还是与中国的关系都必须远胜于俄中双边关系。如今的情况恰好相反。美国与这两个国家的关系都远远不如俄中双边关系。因此,美国挑起两国不和的可能性比两国在它们认为最敏感的领域联合起来反对美国施压的可能要小得多。 近来,众多分析人士纷纷用统计数字来证明一个经常被用来唱衰中俄关系的无稽之谈,那就是:据说会有大批中国人拥入西伯利亚和远东,从而对俄罗斯的领土完整构成威胁。从中国北部边境地区的人口迁徙趋势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移迁居者不是蜂拥进入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而是前往生活条件更为舒适的中国中部地区和新兴大城市。而且,由于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的人口政策,与俄罗斯接壤地带的人口估计只会减少,不会增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5月23日,中俄“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实兵演练在长江口以东的东海北部海空域全面展开。 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在对华关系中有充足的回旋余地。俄罗斯接下来的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华盛顿是否准备因为乌克兰问题而实施更严厉的制裁。俄中关系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不能排除俄中两国结成能改变全球力量对比的军事政治联盟的可能性。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和资源潜力与中国的经济和庞大人力资源相结合将使两国能够在许多全球问题上发挥决定性作用,那将打破国际关系中的现有力量对比。 潜在的俄中联盟会在经济和政治军事关系方面给华盛顿和布鲁塞尔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情况。 如今,华盛顿有许多政治家和分析人士一方面渴望惩罚俄罗斯和中国,另一方面有意无意地避免掂量其行为的后果,无视俄罗斯和中国建立更密切伙伴关系的真正先决条件。始终不肯慎重考虑这样一种伙伴关系会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深刻的影响。 【延伸阅读】 外媒:中俄军演开启普京访华之旅 2014-05-20 09:13:00 18日,俄罗斯“快速”号驱逐舰驶抵上海,准备参加中俄联合军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考消息网5月20日报道 外媒称,俄罗斯总统普京20日展开访华行程,中俄两军亦会在备受争议的东海海域举行海上联合军演。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5月19日报道,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普京20日起一连两天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第四次峰会。 报道称,普京访华被形容为莫斯科与西方关系降至冷战结束后最低谷时出访中国。 普京在出发前接受中国媒体联访时表示,中国是俄罗斯可以信赖的朋友,扩大与中国的交往无疑是俄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 中俄海军定于5月20日至26日在东海举行海上联合军演,两军参演兵力已经在上海集结。中俄军舰将首次进行混编训练,以提高两军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的能力。普京同习近平将一同出席军演开幕仪式。 虽然这次中俄两军东海联合军演是早已安排好的,不过正好配合普京访华,更凸显他访华的意义。 俄罗斯《独立报》网站5月19日报道称,5月18日,参加“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的俄军太平洋舰队舰艇驶抵上海,中方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双方的海上军演已成为定期机制。届时,两国元首将亲自为军演揭幕。 专家指出,与中国的海上联合军演可以视为莫斯科对北京在东海的某种支持。那里不仅存在尚未解决的领土纠纷,还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报道称,此次军演对两国而言都相当重要。在这片海域,曾经不止一次爆发冲突。日本一直对俄罗斯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存在领土要求,中日之间也有领土争端。因此,两国进行军演完全可以理解。 此次共有12艘军舰参加演习。俄方派出了太平洋舰队的旗舰“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快速”号驱逐舰、“潘捷列耶夫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等,另外还将派出太平洋舰队的两架直升机和海军陆战队特种部队。 俄军事科学院院士罗久科夫指出:“在远东,俄不仅欲与中国,也将同亚洲其他国家加强军事合作。在这份名单中,中国高居榜首,印度紧随其后。” (原标题:习近平会晤普京:中俄应相互借力共迎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