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人为改航?失联客机现重大疑点 本报综合新华社消息 两名熟悉马航失联客机调查的消息人士14日透露,MH370次航班8日凌晨在马来半岛东侧海域失联后不到一小时,一个疑似失联客机的飞行目标在马来半岛西侧先后通过两个导航点,最后向印度洋方向飞去。与此同时,飞机的数据报告系统和负责传输位置和高度信息的应答机在不同的时间被关闭,显露“人为”迹象。 如上述消息属实,从这一航迹判断,失联客机在航空专业人员操控下、故意改变航向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外媒称:军方雷达显示飞机飞过导航坐标 路透社当天援引这两名马来西亚消息人士的话报道,马方现阶段确认的失联航班最后位置处于马来西亚与越南之间的Igari导航点附近,时间是8日1时21分,客机飞行高度3.5万英尺(10668米)。 上述时间地点与马航和越南民航部门先前通报的客机失联信息基本一致。 那两名消息人士说,军方雷达侦测显示,疑似失联客机的飞行目标从Igari导航点调头向西,随后出现在马六甲海峡北部、位于印度尼西亚亚齐省东北方的Vampi导航点。这一导航点位于N571航路上,从东南亚出发的民航客机经常沿这条航路,飞往中东地区。 不过,在马来西亚军方雷达上,这一目标随后折向东北方,飞往泰国普吉岛以南的Gival导航点。军方雷达最后一次侦测到这一目标是在8日2时15分,客机飞向P628航路上的Igrex导航点。 这条航路通常被用于东南亚与欧洲之间的商业航班。如果失联客机抵达Igrex导航点,意味着它已经进入安达曼海上空,接近印度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前方是范围更大的孟加拉湾与印度洋。 另一名马方消息人士透露,这里是马来西亚军方雷达的探测极限。 由于没有获得向媒体发布相关信息的授权,上述3名消息人士拒绝公开姓名和所属。 美方调查团队“相信存在手动介入” 此外,美国广播公司援引两名美国官员的话报道,依据飞机两套系统的“失声”时间判断,飞机可能并非因为一桩突发的灾难而失联。报道说,飞机的数据报告系统在8日凌晨1时零7分关闭,负责传输位置和高度信息的应答机在1时21分关闭。 美国广播公司航空顾问约翰·南斯说,这一14分钟的时间间隔意味着两套通信渠道被“系统性关闭”,存在“故意操作”的可能。报道说,美方调查团队“相信存在手动介入”,意味着飞机失联可能不是因为事故或灾难性操作。五角大楼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高级官员告诉美国广播公司,飞机可能在印度洋区域。 在14日曝光疑似客机航迹后,路透社也提出,这架飞机通过多个导航点,表明它当时在航空专业人员操控下飞行。一名熟悉调查的马来西亚警方高层官员证实,马来西亚当局开始侧重于调查有关专业人员驾驶飞机、蓄意改变航向的说法。 美国国防部官员13日告诉媒体记者,应马来西亚政府请求,美国海军“基德”导弹驱逐舰已经开赴马六甲海峡,先前,“基德”舰与海军“平克尼”舰在泰国湾海域进行搜索。“基德”舰载直升机可对搜索区域进行空中俯察。 同时,印度国防部下令向安达曼海、尼科巴群岛等区域部署舰船、飞机和直升机。一架P-8I型“海神”反潜机自13日开始已经在安达曼海的一些岛屿上空巡察。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指挥官威廉·马克思说,转向印度洋搜索难度加大,仿佛是“从一张棋盘到足球场……这完全是新局面,我们必须使用新战略、新战术”。 中国“海巡31”全速前往马六甲海峡目标海域 据来自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消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海巡31”轮已于14日18时从泰国湾附近的搜寻区域驶离,全速前往马六甲海峡划定海域展开搜寻工作。 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智广路介绍,截至14日18时,中方搜救力量已在疑似海域连续搜寻120多个小时。中方方案制订合理,组织实施有序,8艘舰船在计划搜寻海域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有效排除了6万余平方公里的疑似海域,为下一步搜救行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智广路说,14日8时30分,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召开了马航失联飞机海上搜救专家咨询会。经专家分析研判,需要扩大搜寻范围。在征得马来西亚海上搜救部门的同意后,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决定,在继续保持泰国湾搜救力量的同时,向东南方向扩大搜寻范围,同时调集一部分搜救力量赴马六甲海峡划定海域搜寻。 担任现场搜救指挥船的“海巡31”轮已于14日18时启程全速前往马六甲海峡划定海域开展搜救工作。 (原标题:人为改航?失联客机现重大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