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列表  |  最新主题  |  精华主题  |  排行榜  [欢迎: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凯凌百科>其他>中药>甘草>中药档案之甘草  

人气指数:[296
本主题共有回帖数1篇。  
1

中药档案之甘草

 
 

中药档案之甘草

资料档案:

中药名称:甘草

昵称: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皮草,棒草

药用部位:根和根状茎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蔷薇亚纲

目:豆目

亚目:蔷薇亚目

科:豆科

亚科:蝶形花亚科

族:山羊豆族

属:甘草属

种: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

分布区域:中国东北,华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环境分布: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

生态习性:陆生植物

生活型:多年生草本

日照:喜光照

水分:喜干燥

温度:耐寒

土壤:砂质壤土

海拔:150~1400米

花期:6~8月

采收时间:春,秋二季

药用价值: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

果期:7~9月

茎的高度:高30-120厘米

毒性:无毒

用量:2~1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命名者:Fisch.

甘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等地。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中药档案之甘草

中药档案之甘草

中药档案之甘草

中药档案之甘草

中药档案之甘草

中药档案之甘草

中药档案之甘草

中药档案之甘草

中药档案之甘草

中药档案之甘草

中药档案之甘草

中药档案之甘草

中药档案之甘草

中药档案之甘草

中药档案之甘草

中药档案之甘草

中药档案之甘草

2015年07月09日 17:50    

2

甘草简介

 
 

甘草简介: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状,直径1-3厘米,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具甜味。

茎直立,多分枝,高30-120厘米,密被鳞片状腺点,刺毛状腺体及白色或褐色的绒毛。

叶长5-20厘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两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叶柄密被褐色腺点和短柔毛,小叶5-17枚,卵形,长卵形或近圆形,长1.5-5厘米,宽0.8-3厘米,上面暗绿色,下面绿色,两面均密被黄褐色腺点及短柔毛,顶端钝,具短尖,基部圆,边缘全缘或微呈波状,多少反卷。

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总花梗短于叶,密生褐色的鳞片状腺点和短柔毛,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4毫米,褐色,膜质,外面被黄色腺点和短柔毛,花萼钟状,长7-14毫米,密被黄色腺点及短柔毛,基部偏斜并膨大呈囊状,萼齿5,与萼筒近等长,上部2齿大部分连合,花冠紫色,

白色或黄色,长10-24毫米,旗瓣长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短于旗瓣,龙骨瓣短于翼瓣,子房密被刺毛状腺体。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密集成球,密生瘤状突起和刺毛状腺体。种子3-11,暗绿色,圆形或肾形,长约3毫米。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直立属,叶互生,奇数现状复叶,小叶7~17枚,椭圆形卵状,总状花序腋生,淡紫红色,蝶形花。长圆形夹果,有时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密被棕色刺毛状腺毛。扁圆形种子。

入药部位:

干燥根和根茎。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主治: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法用量:

2~10g。

禁忌:

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炮制方法:

.甘草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炙甘草 取甘草片,照蜜炙法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外表皮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略有黏性。具焦香气,味甜。

相关配伍:

《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治脏躁,癔症:甘草15g,大枣30g,浮小麦12g,水煎服。

功效:

0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0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0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0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0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07 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08.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09.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10.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11.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生长的作用。

生理特性:

.甘草 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状,直径1-3厘米,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具甜味。茎直立,多分枝,高30-120厘米,密被鳞片状腺点,刺毛状腺体及白色或褐色的绒毛,叶长5-20厘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两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叶柄密被褐色腺点和短柔毛,小叶5-17枚,卵形,长卵形或近圆形,长1.5-5厘米,宽0.8-3厘米,上面暗绿色,下面绿色,两面均密被黄褐色腺点及短柔毛,顶端钝,具短尖,基部圆,边缘全缘或微呈波状,多少反卷。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总花梗短于叶,密生褐色的鳞片状腺点和短柔毛,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4毫米,褐色,膜质,外面被黄色腺点和短柔毛,花萼钟状,长7-14毫米,密被黄色腺点及短柔毛,基部偏斜并膨大呈囊状,萼齿5,与萼筒近等长,上部2齿大部分连合,花冠紫色,白色或黄色,长10-24毫米,旗瓣长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短于旗瓣,龙骨瓣短于翼瓣,子房密被刺毛状腺体。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密集成球,密生瘤状突起和刺毛状腺体。种子3-11,暗绿色,圆形或肾形,长约3毫米。花期6-8月,果期7-10月。

2.胀果甘草 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外皮?色,被黄色鳞片状腺体,里面淡黄色,有甜味。茎直立,基部带木质,多分枝,高50-150厘米。叶长4-20厘米,托叶小三角状披针形,褐色,长约1毫米,早落,叶柄,叶轴均密被褐色鳞片状腺点,幼时密被短柔毛,小叶3-7 (-9) 枚,卵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长2-6厘米,宽0.8-3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近圆形,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被黄褐色腺点,沿脉疏被短柔毛,边缘或多或少波状。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疏生的花,总花梗与叶等长或短于叶,花后常延伸,密被鳞片状腺点,幼时密被柔毛,苞片长圆状坡针形,长约3毫米,密被腺点及短柔毛,花萼钟状,长5-7毫米,密被橙黄色腺点及柔毛,萼齿5,披针形,与萼筒等长,上部2齿在1/2以下连合,花冠紫色或淡紫色,旗瓣长椭圆形,长6-9(-12)毫米,宽4-7毫米,先端圆,基部具短瓣柄,翼瓣与旗瓣近等大,明显具耳及瓣柄,龙骨瓣稍短,均具瓣柄和耳。荚果椭圆形或长圆形,长8-30毫米,宽5-10毫米,直或微弯,二种子间胀膨或与侧面不同程度下隔,被褐色的腺点和刺毛状腺体,疏被长柔毛。种子1-4枚,圆形,绿色,径2-3毫米。花期5-7月,果期6-10月。

3.光果甘草 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直径0.5-3厘米,根皮褐色,里面黄色,具甜味。茎直立而多分枝,高0.5-1.5米,基部带木质,密被淡黄色鳞片状腺点和白色柔毛,幼时具条棱,有时具短刺毛状腺体。叶长5-14厘米,托叶线形,长仅1-2毫米,早落,叶柄密被黄褐腺毛及长柔毛,小叶11-17枚,卵状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椭圆形,长1.7-4厘米,宽0.8-2厘米,上面近无毛或疏被短柔毛,下面密被淡黄色鳞片状腺点,沿脉疏被短柔毛,顶端圆或微凹,具短尖,基部近圆形。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密生的花,总花梗短于叶或与叶等长(果后延伸),密生褐色的鳞片状腺点及白色长柔毛和绒毛,苞片披针形,膜质,长约2毫米,花萼钟状,长5-7毫米,疏被淡黄色腺点和短柔毛,萼齿5枚,披针形,与萼筒近等长,上部的2齿大部分连合,花冠紫色或淡紫色,长9-12毫米,旗瓣卵形或长圆形,长10-11毫米,顶端微凹,瓣柄长为瓣片长的1/2,翼瓣长8-9毫米,龙骨瓣直,长7-8毫米,子房无毛。荚果长圆形,扁,长1.7-3.5厘米,宽4.5-7毫米,微作镰形弯,有时在种子间微缢缩,无毛或疏被毛,有时被或疏或密的刺毛状腺体。种子2-8颗,暗绿色,光滑,肾形,直径约2毫米。花期5-6月,果期7-9月。

药用毒性:

久服大剂量甘草,可引起浮肿。有关研究还发现,甘草制剂有损性功能,每天服用28克甘草,可导致男性的性欲降低和其它形式的性无能,停药4天后可恢复。甘草还可抑制皮质醇的转化,从而导致血压上升和低血钾症。因此,对于有性功能减退,高血压及浮肿的患者,不宜使用甘草。

化学成分:

甘草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甙等。甘草的化学组成极为复杂,目前为止从甘草中分离出的化合物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甙,异甘草甙,新甘草甙,新异甘草甙,甘草素,异甘草素以及甘草西定,甘草醇,异甘草醇,7-甲基香豆精,伞形花内酯等数十种化合物,但这些成分和数量通常会随甘草的种类,种植区域,采收时间等因素的不同而异。大量的研究表明,甘草甜素和黄酮类物质是甘草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甘草根表皮以内的部分。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

1.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lOO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2.胀果甘草:根和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3.光果甘草:根和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药性鉴别

1.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2.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倦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形状鉴别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皮层较窄。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常现裂隙,纤维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筛管群常因压缩而变形。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多,直径约至160微米,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方晶。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粉末淡棕黄色。纤维成束,直径8~14微米,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置白瓷板上,加80%(V/V)硫酸数滴,显黄色,渐变橙黄色(甘草甜素反应)。

2.薄层层析

样品液:取本品粉末1克,加乙醚40毫升加热回流1小时,过滤,药渣加甲醇30毫升加热回流1小时,过滤,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毫升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用水洗涤3次后,蒸干,残渣加甲醇2毫升溶解。

对照品液:甘草酸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毫克的溶液。

展开:硅胶G薄层板,点样(以酯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30∶2∶2∶4) 为展开剂,展距8厘米。

显色:以硫酸乙醇液喷雾,105℃加热,在紫外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优劣辨别

对于中药市场的检查发现,市场上的甘草存在硫熏,细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达不到药用要求,甚至出现伪品,冒充甘草出售。鉴别甘草要点有四:一是根圆柱形,红棕色或灰棕色,二是具纵沟皱及皮孔,三是质坚实,断面黄白色,形成层环纹明显,四是气微,具特殊甜味。而类似品光果甘草则皮孔细而不明显,质坚实,断面裂隙较少,味甜,胀果甘草则根及根茎粗壮,灰棕色或褐色,质坚硬,少粉性,味甜或带苦。至于黄甘草,粗毛甘草则根条较细,甜味略差;刺果甘草,苦甘草则味苦,可资区别。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一冰醋酸(67:33: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纳米。理论板数按甘草酸单铵盐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约10毫克,精密称定,置50毫升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毫升含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0.2毫克,折合甘草酸为0.1959毫克)。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中粉约0.3克,精密称定,置50毫升量瓶中,加流动相约45毫升,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kHz)30分钟,取出,放冷,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

4.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微升,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采集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生长习性:

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在引黄灌区的田野和河滩地里也易于繁殖。它适应性强,抗逆性强。

甘草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环境,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适宜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

地理分布:

在亚洲,欧洲,澳洲,美洲等地都有分布(并大都有传统的药用和其他用途)。

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山西朔州野生为主。人工种植甘草主产于新疆,内蒙古,甘肃的河西走廊,陇西的周边,宁夏部分地区。

栽培方法:

.土壤选择:栽培甘草应选择地下水位1.50米以下,排水条件良好,土层厚度大于2米,内无板结层,PH值在8左右,灌溉便利的沙质土壤较好。翻地最好是秋翻,若来不及秋翻,春翻也可以,但必须保证土壤墒情,打碎坷垃,整平地面,否则会影响全苗壮苗。

2.品种选用及种子处理:良种是夺取甘草高产的内在因素。在我县一般选用乌拉尔甘草和胀果甘草为当家品种。采用种子做播种材料者,播前种子用电动碾米机进行碾磨,或将种子称重置于陶瓷罐内,按1千克种子加80%的浓硫酸30毫升进行拌种,用光滑木棒反复搅拌,在20℃温度下经过7小时的闷种,然后用清水多次冲洗后晾干备用,发芽率可达90%以上。

3.播种:甘草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均可播种,其中以夏季的5月份播种为最好,此时气温较高,出苗快,冬前又有较长的生长期。播前施用优质农家肥每亩4000千克,磷二铵每亩35千克做基肥,若用种子播种,播种方法可采用条播或穴播较好,播种量每亩2-2.50千克,行距30-40厘米,株距15厘米,播深2.50-3厘米,每穴3-5粒,播后覆土耙耱保墒。

田间管理:

(1)施肥 第2.第3年每年春季秧苗萌发前追施磷二铵每亩25千克。并开沟施于行侧10厘米深处,沟深15厘米,施肥后覆土。

(2)灌水 播种当年灌水3-4次,每次灌水量一般在每亩85立方米,第1次灌水在出苗后1个月左右进行,以后每隔1个月灌水1次,10月中旬灌越冬水,第2.第3.第4年可逐渐减少灌水次数。

(3)间苗 当甘草秧苗长到15厘米高时可进行间苗,株距15厘米,每亩保苗约2万株左右。

(4)中耕除草 播种当年一般中耕3-4次,以后可适当减少中耕次数,结合中耕主要消灭菟丝子等田间杂草。

(5)采种 若采用人工种植栽培时必须年年采种,在开花结荚期摘除靠近分枝梢部的花与果,即可获得大而饱满的种子。采种应在荚果内种子由青变褐时,即进行定浆中期最好,此时种子硬实率低,处理简单,出苗率高。采种时间不宜过早,否则播种后影响种子的发芽率,造成缺苗断垄。

病虫防治:

(1)锈病 被真菌侵害后,叶的背面出现黄褐色的疱状病斑,破裂后散发褐色粉末,是病原菌的多孢子堆和复孢子,8.9月形成褐黑色的冬孢子堆。

防治方法:把病株集中起来烧毁。初期喷洒0.3-0.4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钢400倍液。

(2)褐斑病 被真菌感染后,叶片产生圆形和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褐色,边缘褐色,病斑的正反面均有灰黑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病株集中起来烧毁。初期喷1:1:1~16的O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律可湿性粉剂1500~Z00O倍液。

(3)白粉病 被真菌中的半和菌感染后,叶片正反面产生白粉。

防治方法: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可用0.2-0.5波美度石硫合剂加米汤或面浆水喷洒。

(4)蚜虫 又叫蜜虫,腻虫,成,若虫吸茎叶汁液,严重时造成茎叶发黄。

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将植株和落叶深埋。发生期喷50%杀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数次。

(5)红蜘蛛 8月份左右发生,9月份左右危害严重,主要侵食叶片和花序。叶片被害后,叶色由绿变黄,最后枯萎。此虫多藏于叶背面。

2015年07月09日 17:45    

本主题共有回帖数1篇。  
最新主题

Seven-《酒醉的蝴蝶》
Seven-《就恋这把土》
Seven-《谢谢你》
Seven-《化风行万里》
Seven-《清水河往事》
Seven-《苹果香》
Seven-《此生无憾_国语
Seven-《想你的时候问月
Seven-《此生无憾》
Seven-《一生与你擦肩而


精华主题

组图:日童颜女神筱崎爱
组图:唐嫣穿粉裙戴皇冠
组图:关晓彤登新刊封面
组图:张天爱时尚大片烈
组图:张馨予烈焰红唇欲
组图:徐洁儿曝新年写真
组图:刘亦菲颜值掀热议
组图:江疏影主持热舞多
组图:小花旦有村架纯登
组图:你喜欢的样子她都


热门主题

Alan Walker[fade
火爆全球的英文歌曲[fa
(音乐mv)-faded
英雄联盟音乐节 天才dj
周深翻唱歌曲[faded]
英雄联盟音乐节 Alanw
Alan Walker重现神曲[
Alan Walker-fade
终于找到世界顶级电音神
龙梅子 - 《泪满天》




szkl.net ©2006-2025用户协议  (粤ICP备13028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