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汪小菲曝大S为其品牌代言照章办事:还要签合同汪小菲 “他让人很惊讶。成功的起点是放下你的判断去接触,无论是人性,还是能力。”队长夏华说她特别想了解像汪小菲这样的80后年轻创业者的心态。 2013年7月5日,北京。在王利芬组织的《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开拍晚宴上,12名参赛企业家悉数到场。汪小菲一身时尚而不失稳重的行头、高高的个子、一丝不乱的发型,在人群中很显眼。 柳传志在没有深入接触之前,对他的印象也是外界宣称的“富二代”。后来,柳传志说他很能干,也很肯干。在夏华、袁岳这样有着二十几年创业经历的前辈面前,汪小菲很谦卑。 “汪小菲和媒体宣传的形象完全不符。”受邀参加晚宴的丁辰灵在细致地观察后,放下了他的偏见,“甚至显得腼腆。”丁说能从言语中感受到汪想证明自己,“他会证明那些给他贴富二代标签的媒体都是错的。” 现在,汪小菲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拥有了自己的茶品牌。“(他)是一个能独立做事的普通人。”丁辰灵没有想到的是,汪小菲仅用几百万的启动资金就做成了别人需要耗资几亿元的事。 放下身段去了解 “我以前太主观,现在看待事情的角度不一样了。”汪小菲说他很幸运在30岁的时候,终于知道自己是谁,喜欢干什么、能干什么。 台北生活给汪小菲带来了第二次创业灵感,与第一次创办兰会所不同,他要推广“健康生活理念”,打造一款“能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的产品。为了强化这个意识,他甚至给自己列了一个清单,左右两侧分别写上“成”与“不成”。写上他能做的、他想做的事情,分析“为什么成,为什么不成”。其中有一项是“茶饮料”。 台湾人素有喝茶的习惯,茶饮料很畅销,包括零卡路里、无糖、功能性,以及切油茶、分解茶等。汪小菲入乡随俗开始喝茶饮料。“喝起来以后发现上瘾了,我老想在北京喝。”有时候汪小菲会从台湾带成箱的茶饮料给北京的朋友们喝,“他们都特别爱喝”,以至他只能悄悄藏起一些。“我干嘛不自己做这个饮料?” 他开始分析自己能不能做这件事。现实情况是,想在快销行业再创立一个饮料品牌,将面临资金、团队、渠道、推广等现实困难。 “如果我没干的话,有一天这个产品成功了,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我会后悔的。”汪小菲决定试一把,他觉得“如果我当初怎么怎么样了”一定是失败者说的话。 “毫不保留”、“认准了就要去干。”王利芬很了解汪小菲的性格。 有了想法后,汪小菲回北京就做了一次市场调研。他发现在大陆市场上,茶饮料也在以每年30%左右的增长速度异军突起。他意识到这是他的机会,但又不想在俏江南的平台上干这事,他要搭建一个新的专业团队。 他遇到了杜啸,一位去俏江南推荐产品的职业经理人。汪告诉他,自己想做一款茶饮料。 第二天,杜啸再次找到了汪小菲,说:“这个产业很有发展前景,我要辞职跟你一起创业。” “你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团队?”汪小菲觉得杜啸是快销行业资深的职业经理人,在团队搭建和人才引进方面是得力人选。于是,汪小菲卖了一套房,和杜啸凑齐了1000万的启动资金,创办了北京合润麟食品有限公司。他们很快找到了采购总监、渠道总监和营销总监。 “台湾的家人能给很多意见,他们很懂茶饮料。”在台湾,汪小菲展开了实地调查和产品研发。他会到街头、便利店找陌生人询问情况。当然,最理想的场所还是俏江南台北店。 “你们喜欢喝没有糖的?”“你为什么买茶饮料?”到店用餐的年轻客人会被拿着菜单走到他们面前的汪小菲吓一跳。“他们一看是我,愿意跟我聊。”台湾年轻人对茶饮料的热爱程度和专业程度,让汪小菲更坚定了他对未来大陆市场年轻人消费习惯的判断。 我很好奇他如何能放下身段,去跟陌生人打成一片。我们约在北京郊外的一处马场拍摄照片。忙着开会还没来得及吃午饭的汪小菲如约而至。满地的落叶被秋风吹起,沙尘扑面而来。我们想让他在马场唯一的一家小咖啡馆后拍照片。 “咖啡馆很小,已经有一些客人了,你介意吗?”我的潜意识里,他应该想要躲避人群的关注。 “3年前到现在,我还是没有这方面的保护意识。为什么没有?正常日子还是得过吧,家里人觉得这样挺好就好。我还是有正常的朋友,还是得延续想过的生活方式。” 有一段时间,他突然发现不管做什么,都会有人拍他,把他写进新闻,有时还会取不太好听的标题。“我的自我消化能力特快,虽然有时候觉得很窝火,很懊恼,我觉得是造谣,对价值观底线的破坏,但过两个月就忘了。”他依然排队等号吃烤串、挤地铁、搭电梯。“(路人)看到我第一反应是认错人了。” 有一天晚上,汪小菲和朋友一起去望京吃烤羊肉串,他们坐在街边小板凳上喝着啤酒的样子被一个微博粉丝拍了下来。汪小菲看到对方@他说:“我刚才看见那个人是你吗?路边上蹲着,坐一板凳喝啤酒还聊得挺高兴。” “这是我喜欢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