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明星  |  明星列表  |  分类明星  |  最新主题  |  精华主题  |  热门主题  |  视频主题  |  排行榜  |  我与明星  

凯凌明星网>大陆地区>主持>柴静>明星档案

|||||排名第1132位  我要报料!

一、柴静档案 (提供资料)

姓名
柴静
性别
生日
1976年1月1日
地区
中国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祖籍
山西襄汾县
出生地
山西临汾
婚姻
已婚
配偶
赵嘉(摄影师,2013~)
子女
(女儿,2013年10月底生)
生肖
卯兔
星座
摩羯座
身高
163cm
体重
51kg
粉丝
柴迷
语言
中文
学历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
当选央视年度“十佳主持人”,央视09年度“优秀播音员主持人”,2010年度土豆节金镜头奖,柴静当选央视年度“十佳主持人”
代表作品
《面对面》《看见》《24小时》
身份
中国央视新闻调查女主持人
柴静(Chai Jing,1976年1月1日~),出生于山西临汾,1992年,到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读书,1995年,电台主持《夜色温柔》节目,1998年,到中国传媒大学学习电视编辑,并在湖南广播电视台主持《新青年》节目。2001年11月起担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主持人。2003年担任《新闻调查》记者,出现在非典的第一线,矿难的真相调查,揭露一个个欲盖弥彰的谎言。2009年离开新闻调查,担任新闻频道24小时主播,新闻频道面对面主持人。2011年担任看见周末版主持人。2013年出版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看见》,销量超过100万册,成为年度最畅销书籍。

柴静柴静柴静柴静柴静柴静柴静柴静柴静柴静
柴静

四、柴静介绍: (提供资料)


早年经历:

199216岁的柴静到湖南长沙读大学
1995毕业时,恰好逢长沙要成立一个新的文艺台,柴静去应聘,考核之后留下了。


演艺经历:

1995~1998在湖南广播电视总台文艺广播任主持人,主持《夜色温柔》,这成为大学宿舍的必修课
1998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电视编辑,并在湖南广播电视总台主持《新青年》。
1998~2001湖南广播电视总台卫星频道《新青年》节目主持人
1999偶然进入央视《东方时空》。
2001年10月加盟《东方时空·时空连线》,担任主持人,
2003年04月央视《新闻调查》出镜记者,同时也是第一个“零距离”报道“非典”的记者,
同年,非典肆虐。她深入到一线,七次与非典病人面对面,参加了《北京“非典”狙击战》
的拍摄,成为最早冒死深入非典第一线采访的记者之一。被评为“2003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
2006年起推出的《柴静两会观察》11年已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品牌栏目
2008在新闻1+1节目中反复询问王锡锌关于公款消费的数字。
2009离开《新闻调查》,担任新闻频道《24小时》主播,《面对面》主持人。
2011年03月03日~18日在新闻频道每晚八点钟的《360度》中继续推出,节目时长约15分钟。
2011年08月邱启明和柴静主持的《看见》周末版重拳出击,打响内容调整的第一炮。
同年,还凸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传播优势,与兄弟电视台联手合作,
围绕这一栏目每天的不同主题,全方位链接会外相关新闻事件和资料背景。
先后担任新闻频道《东方时空》《24小时》主播,新闻频道《面对面》主持人。
2013出版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看见》,引起热议,销量超过100万册,成为年度最畅销书籍。
2014有媒体爆料称央视著名记者,主持人柴静已从央视低调离职。目前柴静本人尚未对离职一事进行回应。
据柴静前同事邱启明接受采访时透露,柴静自去年7月《看见》停播就有辞职意向,目前已经离开央视。


演艺历程:

读书经历

1992年,16岁的柴静到湖南长沙读大学,三年后,柴静给当地一位很著名的电台节目主持人写信,她说:“尚能也曾有梦,可否帮我成就梦想?”这句话促使了这位名主持马上给柴静打了电话,让她去面试。面试通过以后,柴静每天都会带一沓稿子和磁带去做节目。甚至连那个暑假都留在了长沙。长沙很大,但没有亲友的柴静却很孤独,每天都在过着同样的生活:骑着自行车去做节目,然后再骑车回来,即便如此,她仍然觉得很快乐。200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职业初期

毕业时,恰好长沙要成立一个新的文艺台,柴静去应聘,考核之后留下了。那时候,柴静的工资只有300元,她花了180元在城市边缘租了两室一厅,空落落的房子,在地板上扔几只大垫子,把靠积蓄买到的一台CD机放在旁边,就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中国传媒大学读书的日子,柴静给《三联生活周刊》做兼职记者,是自己应聘来的。后来,湖南卫视改革,出台了一档叫《新青年》的节目。制片人找到柴静,于是柴静开始一边上学一边在电视台做《新青年》的主持人。她采访米丘,黄永玉,蔡琴,张朝阳,方兴东,吴士宏。她的访谈总能将生命的偶然与必然,性格的多面与世事的浮沉刻画得凹凸有致曲线玲珑。 北广毕业后,柴静并不满足《新青年》中驾轻就熟的工作,进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时空连线》节目,做记者兼主持人。这对柴静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和挑战。通常情况下,柴静一周要做六期节目,意味着每天都要在演播室,两期策划必须自己合成,送审。有时常常做到深夜两三点钟,虽累但很愉快。
2003年,柴静参加了《北京“非典”狙击战》的拍摄,成为最早冒死深入非典第一线采访的记者之一。惊心动魄的现场气氛,摇晃的镜头,柴静身穿白色防护服的瘦弱身影和苍白的面容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当年,柴静报道了一系列重头新闻事件,这些事件让她震惊,也让她感觉到了生命中很多东西。比如一起少年连续服毒事件中,当中有几个人居然还是小学生。获救之后孩子一直没有向家长开口解释服毒原因,柴静对孩子们进行了一场看似平淡却刻骨铭心的对话。
柴静始终站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她以她的犀利和敏锐,坚定与坚持,最终历练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五、荣誉与成就: (提供资料)


获奖:

年份奖项
  

风云记者

2003全国抗击非典优秀新闻工作者 (获奖)
年度风云记者 (获奖)
  
  

感动中国绿色人物

2008东方卫视评选的2007年度 感动中国绿色人物 (获奖)
  
  

首都女记协演讲大赛

2009特等奖 《认识的人,了解的事》 (获奖)
  
  

优秀播音员主持人

2009央视2009年度 优秀播音员主持人”乙等 (获奖)
  
  

土豆节

20102010年度 土豆节金镜头奖 《认识的人,了解的事》 (获奖)
  
  

十佳主持人

2010央视2010年度 《十佳主持人》 (获奖)
  
  

华文最佳散文奖

20112011年度 华文最佳散文奖 《世间有情人》 (获奖)
  
---------------------------------- 


获奖:

  

风云记者

  

感动中国绿色人物

  

首都女记协演讲大赛

  

优秀播音员主持人

  

土豆节

  

十佳主持人

  

华文最佳散文奖



六、人物评价: (提供资料)


社会评价:

柴静,作为一名记者兼主持人,节目当中她是冷静客观的,她有一颗炽热的扶持弱者的心灵。她气质优雅,而又锋芒毕露。始终站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她以她的犀利和敏锐,坚定与坚持,最终历练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在非典期间,她曾成功报道“非典”,她本人也因《北京“非典”狙击战》等专题节目,成为著名的“非典前线”女记者。
她矜持冷静,并不多话,亦不善身体表达。镜头里,她只用最清简,真实的新闻语言贴近事实。每每面对镜头,神情淡定,声音柔和。素妆出镜时,清简短发,喜欢系围巾,像个清秀的邻家女孩。柴静在媒体上表现出来的形象也让公众相信她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公知女神”。

正面评价:

柴静,中央电视台《面对面》主持人,出镜记者,《24小时》主持人
提起柴静,很多人会想到央视的名牌栏目《东方时空·时空连线》,但更多的人想到的是《新闻调查》。在非典期间,她曾成功报道“非典”,她本人也因《北京“非典”狙击战》等专题节目,成为著名的“非典前线”女记者。
柴静刚到央视主持《东方时空·时空连线》时,在没有名校的学历背景,不是新闻专业出身的情况下,度过了一段痛苦的适应期。柴静说自己从蹲马步开始学起基本功,流汗流血,风吹日晒。她曾经采用最笨拙的办法,像蚂蚁一点一点地搬运食物一样,竭尽全力地去学习。自己做策划,观摩同行的节目,上机编节目,熬夜到凌晨三四点。但是即使得了金奖,她也没有摆脱沮丧和不安。柴静当时的遗憾是自己没有在一线当过记者,缺乏在新闻岗位打磨的历练。
当柴静离开演播室来到《新闻调查》之后,她终于站到了她渴望的新闻现场。来到《新闻调查》报到的第一天,她就参加了《北京“非典”阻击战》的拍摄,
作为一名记者兼主持人,节目当中她是冷静客观的,她有一颗炽热的扶持弱者的心灵。她气质优雅,而又锋芒毕露。“我是柴静,火柴的柴,安静的静”,柴静因其飘逸而明慧的气质,敏锐的让人惊诧,坚定的让人心疼。
附网上流传颇广的文章《她叫柴静》
17岁。她在长沙铁道学院(2000年并入中南大学)读书。清秀,孤独,心怀有梦。因贪恋电波里的声音无限温柔,毛遂自荐,写信给电台主持人——“可否帮我成就梦想?”信中这一句,犹为动人。去电台试播,小小梦想如蔚蓝大海涌起浪花一朵,真的实现了。且一朵不多,一朵也不少。
炎热的7月,踩着单车去录节目。往返,湿淋淋的汗,心里亦是快乐。明媚青春,她长成一株植物样的女子,春绿冬白,思无邪。喜听郑智化的歌儿,每次节目间播放,任由清柔的声音顺着电波,枝枝蔓蔓。19岁。拒绝做小会计的毕业安排,独自留在读书的城。无亲无友,身只影单。生日那天,口袋里没有一分钱,顶风冒雨走去电台。雨水热烈,浇透了湿淋淋的寂寞。她在节目里一吐心声:“要做一只翩飞的白鹤,飞渡寒苦的人生。”依然是自我,心怀有梦的人。决心做一档午夜直播。游说,克服重重困难,节目定为《夜色温柔》。以后的每个周末午夜,她守着电台,如约道来:“我是柴静。火柴的柴,安静的静。”
一直喜郑智化的歌。苍桑温暖的曲子,多少个夜晚,穿越时空和夜雾的阻隔,慰籍暗夜里那些看不见的伤和寂寞。节目成为名档,拥有了大批听众,她的声音和电波成为这座城里的周末夜宵。
梦里不知身是客。三年的流光噼啪闪过,决定去读书,去意已决。后来,她出了第一本书《用我一辈子去忘记》。书里的一段话,这样纪录当时的心境:“我辞职去往北京——带着中国传媒大学的通知书,刚够用的金钱,面目不清的未来和22岁的年纪。”
透过层层流光,彼时,这个清瘦年轻的女子,面目模糊,而眼神儿是执着的。说不清想要什么,只知道要前行。如同一个远足的人,抬头看看天,再低头赶路,天空蔚蓝。
23岁。偶然进入央视《东方时空》。新人进摄影棚,初不顺意。第一晚通宵录完节目,大哭。擦干了泪,接着做下去。现场采访内心受到震动,明白“灾民在你肩上哭泣,才是新闻的价值。”遂从主持人转型为记者,滴水藏海,她试着将自己融进新闻,做新闻里的那个人。她说自己终于明白——对世界的认识,是要行万里路才能得来。
2003年,非典肆虐时。她深入到一线,七次与非典病人面对面。苍白的小汤山病房里,裹在消毒服里,一张瘦弱苍白的脸,一次次把最有力的信心带给观众。这一年里,全国的观众都记住了央视这个瘦弱勇敢的女记者。她被评为“2003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
依然做新闻。每每面对镜头,神情淡定,声音柔和。她是矜持冷静的吧,似乎并不多话,亦不善身体表达。镜头里,她只用最清简,真实的新闻语言贴近事实。素妆出镜时,清简短发,喜欢系围巾,像个清秀的邻家女孩。时常在现场,她坐在草坪上采访,亦或面对面看着对方。柔和的声音里,每每透着坚持的,不可退让。
是的,坚持。这个清瘦的女子,内心似一片深海,铁马冰河,波澜不惊,却藏着一股巨大的能量。面对华南虎事件,面对学术造假,面对上海倒楼,她以一名新闻记者的良知和正义,剥丝去茧。待一层层伪饰的泡沫退去,冰山一角还一个真相。亦有温情的时候。汶川大地震,她去现场。没有对现场抢救的报道,也没有救死扶伤的呼吁。一个叫做“杨柳坪”的受灾村庄中,和灾民一起生活。《杨柳坪的七日》中,灾民说着家中的灾情,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昏暗中,她捧着一截烛头,无话,所有的力量和言语都淌在脸颊了。
网上有她的照片,不多,眼眸清亮。极爱系围巾,红的,蓝的,黑的。依然一个人,背着大包穿着平底鞋跑现场。依然安静寂寞,读书,多年不改对文字的热爱。一次访谈中,她以莱蒙托夫的一首诗表达当前的状态:“一只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她是柴静。
当热烈包围世界,她以冷静的姿态飞渡。内心有海量,她亦是一片海。心怀有梦,俯身为蓝,总向着最蓝的那片海域飞翔。
媒体需要敬业和良知,这年头的新闻媒体及媒体人,有多少不是讴歌太平,欺上媚下,娱乐八卦,能有几个是真正的百姓媒体,关注百姓生活的,但柴静则是其中的特例。

中立评价:

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发表博文《说说电视记者这行吧》,被网友称是在暗讽柴静出镜时的“表演”采访,并驳斥柴静“采访是一种抵达”以及“做新闻关心的是新闻中的人”的观点,认为这样做安全讨巧,最终只是让其个人收益。虽然文章并未直接提及柴静之名,还是引发网友对“什么是记者”“怎样才算好记者”的争议。
22日晚,闾丘露薇发表长微博澄清自己并未暗讽柴静不专业,“我的文章,谈论的是电视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如果柴静做的不是电视新闻记者,即便被称为出镜记者,自然谈不上讽刺。而且在我看来,柴静的工作其实就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如果大家认为柴静做的就是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那也谈不上暗讽,是批评。”
专栏作家木子美也在微博中转发了一名网友对柴静采访姿态的评价:“大量的反打和全景镜头把她采访中标志式的蹲,抱,皱眉充分表现。”而闾丘露薇认为,新闻栏目的记者应当把自己隐藏在当事人和新闻事件背后,电视记者不该去塑造镜头前的自身表现,“面对任何人,反打镜头上的表情,都应该是中性的。”
被神化的柴静:不食人间烟火,铁肩担道义的知性“女神”
除了来自于名人,朋友之间的抬与捧之外,更多的还是来自于民间粉丝的力量。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微博上,柴静每隔十天半个月就要“失踪”一次,甚至于很多人因此给了柴静“共和国良心”的称号。这些都与柴静本人无关,但是舆论的效应不可避免的将柴静一步步神话。
当然,柴静有意无意之间在媒体上表现出来的形象也让公众相信她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公知女神”。比如,在这次婚讯被爆出之前她从没有报出什么绯闻,再比如,在2012年一直有一个很火的传闻,称“柴静在北京十多年没买房,都是在租房”,而柴静本人无论是在博客上还是接受媒体访问中都没有否认这个事实。这又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心中的“女神”印象。

七、感情生活: (提供资料)


冯唐为其离婚:

网友爆料作家冯唐和央视摄影师为了知名主播柴静离婚,后编剧宁财神跳出来予以辟谣,称冯唐和柴静只是普通朋友,传闻纯属无稽之谈。而昨日下午4时,冯唐好友高晓松也发微博证实冯唐婚变了,他透露2012年10月31日晚和冯唐喝茶,并称其为“新晋钻石王二小冯唐”,让“文艺女青不要放过这个人”。

个人喜好:

柴静总是尽量抽出一些时间给自己。业余时间,柴静喜欢旅行,她喜欢独自爬山,因为在她的眼里,爬山可以消除自己对生命的疑虑,地域变动,总会减小内心在封闭时承受的震荡。
除了旅行,她还喜欢摄影,阅读和写作。文字,是她格外看待的,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她认为自己不太会讲话,也不擅长身体语言,感受又丰富,只有文字才能让自己保持平衡。如果将来有一天不做采访和主持了,她希望做摄影师,四处旅行者或者干脆就做水手,当然,闲暇时可以写些文字。

婚姻生活:

2013年年初,柴静被爆与摄影师赵嘉结婚,引发众多讨论。此后,柴静渐渐淡出荧屏。《南都娱乐周刊》报道,柴静于2013年10月底生下了一个女儿,生产的地点是在“美利坚合众国”。根据美国法律,这孩子生下来就是一个美国公民。此事一经曝光便引发舆论的火热讨论。

八、作品: (提供资料)


主持:

时间节目名称备注
1995《夜色温柔》 
1998《新青年》 
2001《东方时空·时空连线》 
2003《新闻调查》出镜记者
2006《柴静两会观察》 
2009《面对面》 
2009《24小时》 
2011《看见》 


出版著作:

时间作品名
2001《用我一辈子去忘记》
2013《看见》


代表栏目:

从2006年起推出的《柴静两会观察》11年已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品牌栏目,2011年将从3月3日至18日在新闻频道每晚八点钟的《360度》中继续推出,节目时长约15分钟。
这个栏目将保持和发扬鲜明特色,精确把握两会热点,焦点,把镜头和话笥对准最贴近观众的事件,人物,以记者柴静的发现式报道为主线,将生动的现场新闻和深度的专业评论相结合,多角度,多层面地解读两会。
与以往不同的是,2011年还将凸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传播优势,与兄弟电视台联手合作,围绕这一栏目每天的不同主题,全方位链接会外相关新闻事件和资料背景。
邱启明柴静推新节目:
日前,央视一套的节目调整正在悄然进行。邱启明和柴静主持的《看见》周末版将重拳出击,打响内容调整的第一炮。

著作介绍:

著作作品

《用我一辈子去忘记》:夜色温柔的故事
作者:柴静 著 / 晏文娟 编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年:2001-7
页数:352
装帧:平装
ISBN:978-7-8064-5906-5
内容简介:走在夜里,流着眼泪,呼喊在子夜时的我自己饱满的心灵,呼喊微雨中青湿的马路,呼喊清晨盈耳的鸟叫和干净的清水,呼喊着被爱着的我自己。8年后,在从长沙飞回北京的飞机上,降落前侧转弯时,流光溢彩的大地忽然倾斜过来……难以言说的美。
目录自序
用我一辈子去忘记
片头
开场白
人间世
尺素寸心
深夜私语
片尾曲
附录
编后
 

看见

作者:柴静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3-1-1
页数:424
装帧:平装
ISBN:978-7-5495-2932-2
内容介绍:《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
2001年前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几乎都能发现柴静的身影,而如华南虎照,征地等刚性的调查报道她也多有制作。
在书中,她记录下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脚。一如既往,柴静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书中记录下的人与事,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
这本书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已。


九、语录: (提供资料)


语录:

·记者不仅是我的职业身份,做新闻也是我生存的一种方式,记者的天职就是调查事实的真相。
· 通往人心的道路是最艰难的道路,一个记者可能要付出生命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但是你又必须在这个职业当中恪尽职守。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人类的心灵需要互相帮助,我要做的就是把它呈现出来让大家看到。当通过提问将心灵的细节展现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深深地嵌在这个世界里,你不帮助他,你可能也会孤立无援。传播的力量就是要把这些东西渗透下去,然后才能生长出新的叶子。
·以前,做电台的时候,我喜欢说,这是一个像流沙一样的世界。那是非常文艺和情绪的字眼,而2000年接近25岁的时候,我在一本书的扉页上写下:现在是时候该蹲下来观察地面上的沙粒了,观察它们的湿度,密度,结构,流向和探究为什么这样流向的原因。我庆幸,在迈入成年的门槛时,从自我的世界里走了出来,开始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公共事务,关心将自己和这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的东西。
·假如没有对人的真正的关切,就不能成为记者,假如仅仅停留在对人的关切,而不是对问题的求解上,就不会成为一个好记者。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些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捍卫自己宪法权力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十、轶事: (提供资料)


央视最穷主持人:

微博一直流传柴静至今未在北京买房,十多年一直住在出租屋里的传闻,网友更给柴静送上“央视最穷主持人”的称号。2012年11月29日,柴静在其个人博客上首度回应称,我按我自己舒服的方式活着,不购房与能力和道德无关,没什么自惭或自得的。

处女作惨败:

柴静在《东方时空》负责《时空连线》,每天十六分钟的时事评论,连线多方专家同时讨论。第一期节目是关于剖腹产话题,柴静联系了医生,孕妇,专家,探讨了剖腹产怎么不好,交了片子。这次“作业”被她日后用“惨败”来形容。陈虻开会时公开批评她,采访没有深入下去,“一个新闻事实至少可以深入到知识,行业,社会三个不同的层面。越深,覆盖的人群就越广,你找了几个层面?”柴静越听心越凉,最后只能把片子的结尾一改再改,但已无力回天。
柴静在《东方时空》最初的日子如履薄冰,每天采访前挨个打四十分钟电话,每次采访都在本子上写一百多个问题。录像的时候,就盯着自己本子上的问题往下看,听不到对方说话,只想着自己下一个问题。在节目的结尾,柴静一般都会加上一句,“让我们期待一个民主法制的社会早日到来。”
同事们都替柴静捏把汗,有一天录完节目,摄像送柴静回家,对她说,姑娘你加把油,领导说扶不起来就不扶了。

从未开微博:

2011年8月8日,柴静更新了自己的博客,在博文中对网友“柴静去哪儿了?”的疑问予以回应,并证明自己从未在国内网站开设微博。
柴静写道:“这两三个月,因为准备新节目,改书稿,耍,一直没有更新博客,让大家惦记,信件电话很多,谢谢关切,不能不在这里回复一下。节目昨晚已经开播,每周日晚十点二十八,CCTV-1《看见》,我的专栏是人物访问。从本周起在博客里恢复以前的节目回应,这些年我受益最深的,就是每期节目播出后大家的意见。有人看着,不敢太轻慢。欢迎批评,一起讨论。”
柴静还表示自己没有在国内任何网站开微博,没有以“动车记者”的身份注册过,也不会写那么悲情的话。她说:“记者这个工种,干什么活之前不必要宣扬,更不会挟以自重。大家的关切与期望我是知道的,但不用相信这类的话,《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曾说过,大时代中的中国记者,下笔切忌嬉笑怒骂,要出自公心与诚意。所以,我们做这个工作,报道事情不论大小,不求轰动,但愿事事能践行这一条,才算是配得上自己期望的世界。”

风波:

继被知名记者闾丘露薇批评“不专业不称职,采访靠表演”后,电视节目主持人,媒体评论人,足球评论员董路也加入了“砍柴”队伍,撰文《柴静,你能看见自己吗》批评这位“公知女神”,称柴静的成名“依托于央视平台和老男人饭局”,并认为柴静的采访依靠以情绪为主的表演,和于丹之间就差一本《论语》。相对于“砍柴”派而存在的是“挺柴”派,周云蓬,中山大学教授张志安都表示支持柴静,今天姚晨也加入“挺柴”行列。

再陷“带走门”:

2011年7月13日,网易论坛上出现“柴静被检察院带走”的贴文,称柴静因受贿被检察院带走,贴文迅速流传网络。而就在此贴文发出的几个小时后,柴静在新浪博客上发布了博文《节目回应:认识有多深,呈现才有多深》,向大家介绍她上一期节目采访周立波当中的一些心得和感受,7月14日晚9时,柴静再次更新博客,发布《不要快,要稳》一文,还有某媒体网友在微博中透露,柴静14日主持了某新书发布会。
向柴静求证此事时,她回短信称:“呵呵,不用理”。
上次被检察院“带走”要追溯到2009年9月19日中午,网上曾出现过一条《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涉嫌受贿今日被捕》的帖子,发帖人ID为“wujingerl”。帖子称重庆纺织业某黑厂的受审人高某曾花100万元贿赂柴静,通过她在央视做了广告,而且高某还交出一份他与柴静的合作合同,并称柴静于当天中午12点37分被检察院带走审问。面对谣言,第二天晚上,柴静便在其新浪博客上发表博文《主持人辟谣》一文,表示她被带走是子虚乌有。柴静的澄清文章寥寥数语,并未对造谣者进行指责,表现出了她豁达的态度。

相关连接  我与明星  相关明星  明星日历  提供资料 柴静,Chai Jing


szkl.net ©2006-2020用户协议  粤ICP备13028450-1号